黄华村:两学一做党员风采
2017-08-17
     “医者仁心、爱岗奉献”是书院镇黄华村医务室的座右铭。两名乡村医生徐云凌、闵美英都是本村村民,同样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66岁同龄的两人在黄华村医务室工作一干就是40多年,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多年来他们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努力钻研、不断进取,不仅会看病抓药,还精通中医治疗,医德更是有口皆碑、远近闻名,大家亲切地称他们为“赤脚医生”。
     徐云凌十几岁开始学医,年轻时从军做了几年的卫生员,退伍后到村委会当起了乡村医生,曾在村里担任过几年的支部书记。从小对中草药特别感兴趣的他立志要当一名好中医,刚开始大家认为乡村医生会看一般的病症就算可以了,难道还能中医针灸?在别人怀疑的眼光中,他通过拜师学艺和自己摸索实践,他在中医治疗方面的成就不断提高,如今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老中医”。针灸、推拿、中药开方都是他的绝活,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那堆泛黄的中医书籍是他的宝贝,许多都已经翻阅的破旧不堪。来过黄华村委会的人都知道,这么多年在他上班的诊疗室里有一块小黑板,经常更新着不同的内容,有中草药功效及使用方法、慢性疾病的自我保健、季节性病症的预防和治疗等,只要有空徐云凌就会写来跟大家分享。村委会非常支持他的工作,在办公场所紧张的条件下腾出房间做针灸室,用来接待前来治疗的患者,有本村的也有从外村、外镇、外区,甚至外省赶过来,在他的妙手扎针下许多因为颈椎病、腰腿疼痛、肩周炎、关节炎、经络不通等久治不愈的困扰得到了缓解和康复。
     闵美英从医期间也曾担任过几年的村妇女干部,近十几年来还担任着村民小组组长一职,医生、党员、组长这些对她来说是一辈子最光荣的身份。她始终觉得自己的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的价值都在这份光荣的职业上,所以一直以来她除了日常的工作外,休息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出诊,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家里常备有急救药箱。2005年的冬天,闵美英的老父亲因车祸成植物人,老母亲也已年老体弱,那年自己的孙子刚满一岁,那段时间丈夫、儿子、儿媳都在外工作,需要她帮忙带孩子,有一天晚上就她和小孙子在家,接到村民电话需要她立即上门救治,没有人帮忙照顾孩子让她十分焦急,因为不放心这么小的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于是她只好给刚入睡的孙子穿上衣服披上大衣背着他一起出诊。据她回忆像这样的情况常有发生,晚上一个人出诊走在村间寂静的小路,难免有些害怕,有时候半夜出诊会有些犹豫,但看完病人后的欣慰又让她无法拒绝每一个信任她的病人,她说心中默念“治病救人”可以战胜黑夜的恐惧。年复一年,无论高温酷暑的大中午,还是寒冷冰冻的冬夜,哪里需要她,她就在哪里。村里哪家有卧床不起或行动不便的病人,哪家有产妇幼儿她都十分清楚,她还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建立随访康复档案,并认真仔细的做好每一次诊断记录。在她的记录中,光是2016年一年中她的随访对象就达180多人。
     曾在村委会任职的相似经历,使他们对农村有着更深的感情,对这份工作有更深的理解与热爱。平时工作中两个人也自行做了合理分工,闵美英以西医为主、徐云凌以中医为主,两个人轮班制相互协助。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天是中医针灸的“旺季”,室外骄阳似火的太阳似乎正是黄华村中医针灸室的真实写照。徐云凌忙着给患者针灸、拔火罐,闵美英忙着在一旁协助消毒、更换传递器具和刷卡。大暑时节忙得经常会顾不上吃饭、喝水,但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热爱这份职业,因为他们都是共产党员。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书院镇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 Resverved
地址:浦东新区书院镇 新府东路81号 邮政编码:201304 电话:021-58196292
沪ICP备05024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