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书院镇桃园村党总支紧紧围绕惠民工程,想方设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从打通“桃信路”的最后一公里到为村内高年龄、低文化村民解决就业问题,再到“重操中草药种植”的发展新路子,为桃园村发展经济增添了创新活力。 书院镇桃园村拥有种植草药的历史。六十年代初,桃园新六大队成立卫生院后,在实行合作医疗、群防群治中,率先辟出土地种植中草药材,品种达到200多种,采用“自种、自采、自制、自用”的方法,为老百姓防病治病。《解放日报》曾也报道了新六的这一“草药”的做法。当年,新港公社种植草药0.9公顷,有草药工16人,草药房14间,拥有良好的中草药种植条件。 如今,桃园村党支部为了不让村民种植草药手艺遗失,重新布局规划,打造一个特色的种植产业基地。通过召集当年参与种植、管理、配制中药的老干部、老药工开展讨论会后,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现在新六7组一处50亩流转地里选择了芍药、蒲公英、野菊花、药用玫瑰等品种进行试种,并逐步完善其基础设施。该村党总支书记说:“过去种植中草药是解决村民医疗上的问题,现在种植药草更是为了跨前一步改善村民的医、食、住、行,借以种植中草药基地,打造生活旅游农庄。医:提供治疗医病保障。食,可在农家菜里放中草药,提高村民保健指数。住,开辟中草药民宿住所,设立保健知识服务点。行,开发徒步观光景区,美化桃园村原生态环境。” 目前,桃园村党总支已与上海医药大学、两家大型药材公司取得技术指导与业务的联系,从安徽“药都”亳州引进了种子与“药工”技术人员,不久的将来人们就能看到一个新型药材产业旅游区在这里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