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镇外灶村党群服务中心坐落于临港大道南侧、老芦公路东侧。外灶村作为临港门户村,村域总面积4.13平方公里,下设24个村民小组,户籍数2300余户,户籍人口5100余人,常住人口4715人。
外灶村党群服务中心占地面积5300平米,以“一核三需”的空间架构,即:党员活动室为核心阵地,并提取老百姓的三大共频需求,建设为老服务家园、一门式接待大厅和健康卫生室,向党员群众提供党建、政务、为老、托幼、医疗等各类活动和服务。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过程中,外灶村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村庄地区特点,聚力打造“重点服务群众+创新服务发展+多重服务治理”三个维度的“1+1+X”党群服务体系,让党群服务更具“温度”、“亮度”和“广度”。
聚力在群众的心坎上 让党群服务更有“温度”
在外灶村的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占比近40%并逐年增加,“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成了村内群众共同的“忧心事”。针对群众心坎上的问题,党群服务中心立足于村内老年群众需求,打造“综合为老服务家园”,提供日托、康复、助餐、助浴等日间照料一站式服务。以党建引领助老志愿服务,推行“以老助老”新型养老模式,缓解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倡导健康老年人老有所为,鼓励社区身体健康、乐于助人的低龄老人照顾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通过老伙伴志愿者与老人“结对帮扶”方式,建立服务方案,做到“一人一册一案”,做优个性化精准服务。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为老服务家园在提供人文关怀、健康体检、数据采集、信息资讯、紧急救助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功能定位,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养老服务。在每个工作日的8点到15点,为老服务家园为村内老年人开设有舞蹈、书画等各式兴趣班。据统计,自2022年8月底试运营以来,已经有25名8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准时会来这里“报到”。
为使村民们“病有所医”,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的卫生室为村民们提供基础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成为了村内群众日常医疗的重要倚靠。外灶村家庭医生与60岁以上的村民结对,实现了100%的签约率,定期提供体检、定制个体化健康方案、健康讲座、随访服务、健康评估、健康咨询等多样化医疗服务,为村民们的日常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农村人居环境事关每个村民的福祉,外灶村党群服务中心特为办事村民们提供“5+2”全时段服务,对每份涉及农村环境事项的“工单”及时受理、及时处置、及时反馈,日均完成“工单”10余件。党群服务中心聚力服务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让党员群众的生活更加温暖。
聚力在发展的动能上 让党群服务更显“亮度”
乡村振兴必有产业振兴。外灶村与临港新经济公司通过党建联建,以“科创田园”项目为切入点,创新“村企联动”模式,在园区内建设党群服务阵地,与村党群服务中心同向聚力、共同发力,为企业提供入驻前后“全流程”的党群服务,不断扩大产业振兴成果。
在外灶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常与临港浦东新经济公司一同参与到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为具有落地意向的企业提供各类政策咨询服务,向企业更完整地展现科创田园周边的村情风貌,为入驻企业更好的完成各项先期预备工作。同时,园区内的党群服务阵地借助村中心的各项服务资源,为已入驻企业提供综合性党群服务,不断吸引广大人才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打造一个“党建新阵地”、为党员打造一个“红色充电站”、为群众打造一个“温馨新港湾”。园内的党群服务阵地中设有党员会客厅、党建书吧和影视大屏,为党员群众提供了一个工作之余近距离休闲联建的好去处,与村民一道参与和享受各项服务资源,不断提高党群活力。
在党建引领之下,“科创田园”项目累计吸引企业358家注册,12家正式入驻,2023年全年实现税收1.08亿,村内返税收入达173万,党群服务中心聚力为村庄发展彰显创新亮度。
聚力在治理的效能上 让党群服务更具“广度”
一、巧用“积分制”,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治理之中
外灶村党群服务中心紧密贴合村庄发展新情况和村民居业新愿景,围绕“和美乡村”建设总目标,以“人居环境美”“文明新风扬”“知法守规好”“人人齐参与”和“底线约束牢”为五大积分板块,构建科学合理、通俗易懂、奖罚分明的积分制指标体系。以“党总支+12个党小组+24个村民小组”为整体架构,打通“140位党员+24位村民组长+98位村民代表+987户”的治理脉络,制作《外灶村乡村治理积分制手册》并送“册”上门,通过党员带头、党建引领,调动全体村民参与积分制的积极性,增添共治活力。设置《评选汇总表》《队组一览表》《分数统计表》“三张表”,由户到组再到村,根据积分板块内容按期统计村内积分情况,加分项定期审核、减分项时刻调整,透过数字直观体现村内积分制开展情况,为动态化管理积分体系提供数据支撑。
结合“花香外灶”的村庄特色,村内美丽庭院星级户加分户可凭积分免费申请在院门口建设花坛一座,打造“飘香院落”,用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正向奖励不断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提高村内整体宜居宜业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大格局。
二、连线“睦邻点”,将议事平台延伸至村民家门口
作为一种群众自治、政府扶持、多方参与下的良性发展模式,睦邻点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外灶村党群服务中心通过连线睦邻点,以睦邻点为依托,将政策宣传、议事协商等平台向睦邻点延伸,组建“睦邻议事会”,商量村居大事、调处邻里琐事、解决各家难事、办好各类实事。不仅为村民就近议事提供了方便,结合睦邻点常态化活动的开展,更是推动了议事常态化、规范化,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在日常工作中,外灶村党群服务中心充分运用“三会工作机制”,把听证会、评议会、协调会搬到睦邻点,搬到每一个老年人身边,充分听取老年人意见建议,解决了一大批涉及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如针对农村土地流转后老年人依然存在的恋土情节,改造集体土地,打造农村百姓菜园,全面推进土地流转后,农村老年人在享受土地流转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空余时间增加,经常发生在路边等危险区域捡拾零星土地及毁绿种菜等情况。
为此,外灶村村委会将24组18亩、3组4亩土地用来建设百姓菜园,通过睦邻点供老年群体认领种植蔬菜,每个菜园都分割成若干小块,设置休闲长廊,供老年人劳作之后休憩之用,也提供一个老年群体交友聊天的平台。外灶村百姓菜园的建设贴民心、合民意,外灶村民在村庄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更具参与感和获得感,激发出村民共治的内生动力。
此外,外灶村党群服务中心还通过村内其他X个党群网格资源,不断打开党群服务范围。如利用闲置空间打造社区书院、田间课堂和书愿亭等点位,形成“书法沙龙、谈天说地会客厅、小书童成长营”等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自治项目,聚力提高治理效能,拓宽了乡村治理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