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微光 情暖书院”微心愿公益活动是书院镇一项公益品牌项目,自2016年首次开展,目前已累计开展10次、圆梦1230个微心愿诉求。以透明化、公开化的全链条式公益服务模式,实现“征集心愿精准化、满足心愿差异化、配送模式多样化”,用心用情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把群众的“心愿清单”变成党委政府履职的“实事清单”。
一、党委政府“搭台”,把准“微心愿”服务民生政治方向。一是聚焦“关键小事”。“微心愿”是党员群众的小小心愿,心愿虽小,一件件、一桩桩却也都代表着党员群众的“急难愁盼”,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秉持“花小钱、办成事”理念,组织开展“微心愿”公益项目,突出征集心愿的“微小性”“多样性”,彰显圆梦心愿的“及时性”、“贴合性”。二是统一部署落实。坚持党委领导地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精准发力、多方聚力、实处着力,要求各部门单位、村居充分认识“微心愿”工作的重要性,并全条线、全周期协调配合“微心愿”全流程工作,确保“微心愿”工作保质、保量、保时效完成。三是全程公开透明。以线上微信公众号发布与线下基层党(总)支排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村居困难党员群众征集“微心愿”;以党员干部实地上门走访兑现、拍照记录、微信公众号公布的方式,展示“微心愿”兑现情况。“微心愿”征集、兑现、公布全流程公开透明,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倒逼“微心愿”公平公正开展。
二、多元主体“铺路”,奠定“微心愿”走深走实牢固基础。一是社会力量“圆”心愿。通过“线上宣传报道+线下排摸征集”的方式,不断提升“微心愿”项目品牌知名度,营造“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公益氛围,深入发挥党建联建作用,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党员、企业、社会爱心人士奉献爱心的主动性,凝聚起强大的公益力量,为圆梦“微心愿”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二是党员干部“送”心愿。为确保圆梦物资准确、高效送达 “许愿人”,“三新”党员、党员干部化身“派单员”上门配送物资,点亮微心愿。既保障了物资能第一时间“直通”困难党员群众家中,又让“三新”党员、党员干部增强了对社区的了解和认同、提高了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意识。三是自治力量“强”心愿。除了上门送达心愿,党员干部也抓住契机主动收集党员群众在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包括环境卫生整治、违规操办酒席、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村居党(总)支部汇总问题,组织党小组组长、老党员、乡贤人士商讨研究并提出可操作性方案,激发基层自治活力,实现“微心愿”“1+1”的效果。
三、党群阵地“架桥”,畅通“微心愿”长效运行保障机制。一是全流程衔接。发动全镇22个村居排摸困难党员群众需求,由村居党(总)支整理派单至书院镇党群阵地,党群阵地发挥党建枢纽作用,协调各方社会公益力量认领心愿,动员“三新”党员、党员干部上门兑现,在镇级网微宣传渠道“平台公布晒”,实现“群众点单、村居派单、公益领单、党员送单、组织晒单”全流程服务。二是多形式开展。丰富派送方式,采用“快递+村委上门”“‘三新’党员、党员干部上门”等派送方式,提高“许愿人”的获得感、满意度,增强“派单员”服务民生的参与度、责任感;增加季节特色,结合夏季、冬季特点,在满足群众“微心愿”的基础上,还提供电风扇、羽绒被等应季应景的物资保障,将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三是宽领域服务。扩充服务群体,以村居困难党员群众为基础,扩充目标群体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如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等,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专题“微心愿”活动,满足他们的“微”诉求、“小”心愿,感谢他们为城市正常运转付出的辛勤努力和积极贡献,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