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舒苑居民区是书院镇第一个动迁安置小区,始建于2006年,作为动迁安置小区,新舒苑党总支始终本着让居民尽快找到家的归宿感,凝心聚力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推动党建工作创新争优,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围绕如何建设和服务好新居民,特别是一下子从农民身份转变为新市民,带领小区居民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通过小区硬件设施的完善、文明礼仪的宣传、自治制度的建立,使小区的面貌日新月异。
转当听众、居民发声,引导居民自治建设“幸福家园”
民生问题再小也是大事,要让小区和谐安稳、优美整洁,首先要解决居民关心的问题着手。新舒苑小区是动迁安置小区,传统意识与现代文明常常发生矛盾,有些居民有意见,只表现在情绪上,或者脸难看,话难听,不理解的人也总给他(她)贴上一张“难弄”的标签,可以说来居民区反映问题的居民“来者心不顺,听者被动不已”,居民的真心话很难听到,为了让居民更好的发出自己的心声,小区组织开展“听众会”由居委、物业、业委会、派出所、城管等相关单位作为听众,认真听取居民对小区建设的各种意见或者建议,依据两大机制:“民情直通车0+5回复机制”和“三级处置行动机制”,迅速回应和处置,通过这项举措,小区顺利的完成了儿童乐园建设、休闲步道建设、非机动车地面车棚建设、废弃门卫改建、老年活动室建设、紫藤架休闲长廊建设等一系列改善小区整体形象的工作。此外,还为了推进熟人社区的打造,在207个楼道门口放置休闲长凳,木制的长凳美观整洁,既解决了居民的需求,又避免了楼道门口小板凳无序乱放的现象,为拉近邻里关系搭建一个平台。
党员先行,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生活好习惯
小区日常生活垃圾每日近50桶,且垃圾品种多样,如何分清、分细、分好,做好垃圾分类这道“必考题”,新舒苑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处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依托楼组党建,经过一段时间,初见成效,居民参与热情高涨。通过“分拣神器”的帮助,居民只要把生活垃圾放在上面,通过志愿者现场辨别分类项目,现场指导居民什么样的垃圾投在相应的垃圾桶内,使全体居民迅速掌握分类知识,同时提高居民自我分类的自觉性,使居民从“不知道怎么分类”“太麻烦不愿意分类”到现在“垃圾分类都习惯了”。而这种潜移默化带来的转变,也正说明垃圾分类的理念已经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门号增星,户户争星,让美丽楼道点亮幸福小区
新舒苑居民区建成10多年,各项设施趋于老化,如果日常不懂得爱护和维护,很容易损坏,特别是居民日常进出的楼道内,墙面脱落和不洁,楼道有部分居民堆物等现象。故我们开展星级楼道评比,楼道保持整洁无堆物的,在楼道外侧门口挂一颗星(由该楼道居民代表评定)。楼道内整洁干净无堆物,墙面居民自行装饰并有一定数量的绿植的,在楼道外侧门口挂三颗星(由该区域的党员代表评定)。楼道整洁干净无堆物,墙面有宣传氛围和绿植,楼道外绿化完好并建有特色小花园的,在楼道外侧门口挂五颗星(由居民区相关单位评定)。通过星级楼道的建设,让楼道居民户人人参与自己居住楼道自治,使新舒苑小区的美丽延伸到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