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北,这个浦东的明星村,安静地伫立在美丽的乡村新画卷中。四季更迭,塘北仿佛十八的姑娘,一年比一年变得更美。“中国特色村”“全国文明村”“第四批美丽乡村宜居示范村”“上海市文明村、生态村、美丽乡村示范村”……数不清的荣誉称号逐年加身,在浦东,说起书院镇塘北村,人人都要竖起大拇指。但很少有人知道,20多年前,坐落于浦东远郊的塘北,还是一个贫困村中的“垫底村”。谁也没想到,就是从整修第一条乡路开始,塘北村开始了旧貌换新颜,村民们也奔向了小康生活。
一条路,修出美丽新村貌
上世纪90年代初,和很多经济落后的小村庄一样,村里只有一条钢渣路,其余都是烂泥路。除了出行不方便,鄙陋的村貌,也成为村里年轻人找对象的一道“门槛”。“相亲对象到家里来看一看,泥泞的小道让人直摇头,谁家愿意把女儿嫁到路也不通的犄角旮旯?”村民们向刘芹弟诉苦。把路修好,成为村民的期盼,也成为塘北村党总支的头等大事。修路要花钱。那时,塘北村的可支配收入不到10万元,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土生土长的刘芹弟望着眼前这片盐碱地,终于想到了好主意:种瓜。1996年,村党总支创建村级集体小农场,村委会承包农民田地,由党员干部带领周边村民种植西甜瓜,还请来当地的种瓜好手指导。瓜熟了,村干部们四处联系销售,第一年,竟赚到了12万元,在当时,是一笔不错的利润。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力量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建设中初露头角。很快,刘芹弟用这笔钱,修了村里的第一条水泥路:塘北路。那一年,曾拉着书记诉苦的村民家里,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就这样,种瓜、卖瓜、修路,塘北村“八横两纵”的道路体系渐具雏形。有了路,村民的出行不再难。随着新农村建设、村庄改造、“美丽新家园”建设等先后启动,有了充足的资金,村里修路,不再需要“攒一点修一条”,而有了更全面的规划和提质。由于前期打下的良好基础,塘北村的新农村改造效果尤为显著。短短几年内,原先的水泥路变成柏油路、原先3、4米的小路拓宽成为5、6米,一条条宽阔的马路,成为通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如今,塘北的路,可以用“城市化”来形容,沥青路面上划有规范的交通线,在全村形成“八横四纵”,要道处还设有宣传标语的电子屏。沿着一条条干净宽敞的道路走进塘北村,可以望见每条道路紧邻一条河道,路旁花台成带,村民临河而居,形成“一河一路一景”的独特景致。
一只瓜,带领村民富起来
一条路,不仅修出了塘北村的靓丽面容,更修出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径。通过种瓜创收积累修路“基金”,让塘北村党总支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契机。由此,开启了党建引领农民致富的探索。1998年,塘北村委会承包了200亩种植西甜瓜,鼓励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示范,引导农民学技术。但是大棚种植投资大,农民们种不起,更害怕投资风险。为了让农民信服,第二年,塘北村党总支以一半价格将大棚承包给农民,农民们纷纷跟着种起了西瓜。2007年,塘北村将小农场改制为上海田博瓜果合作社,合作社通过示范、培训、指导,成为了推广新科技、带领村民致富的示范基地。 “支部+合作社+农户”成为塘北村在全市首创的农村党建工作品牌,不仅解决了农民销售难的问题,还让农民的收益大大提高。依托党支部领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的创新探索,塘北村走出了一条纯农地区依靠发展特色农业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之路。更多由党支部引领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落地开花,涉及水产、瓜果、蔬菜以及水稻种养销售等,为农民收入提供保障。钱袋子鼓了,塘北村走向乡村振兴的步伐更稳了。在河道整治、“五违四必”、“美丽庭院”打造、“家门口”服务等一系列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设立党员示范岗,带动群众全面推进,常常以“模范生”的角色,走在全镇乃至全区前列。2013年美丽新家园建设中,塘北村创新推出“三小园”建设,由党员带头种植,并成立党员志愿者团队,宣传鼓励村民改变种植习惯,将宅前屋后的小田地打造得规整有序。所谓“三小园”,就是村民庭院中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由此,塘北的干净、美丽不仅在河、在路,更延伸到家家户户。
一个家,586张笑脸挂门前
在塘北村的党建微公园里,高挂着一张巨幅照片,500多张村民笑脸组成了一张印有“我爱塘北”的大海报。行人路过,总忍不住看上几眼。“这就好比是把全家福挂在家门口的样子。”一个村是一个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美”不在“面子”,更在于“里子”:让村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塘北村党总支也将其作为工作目标。为了让村民也享受“物业服务”,村里成立了村域内水电应急维修志愿者队伍;考虑到独居老人的安全问题,启动了警务“一键通”项目。此外,还有“小手拉大手”夕阳证件照活动等,提升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乡村的党建工作贵在实践,贵在与老百姓的连心,贵在走进老百姓之中倾听他们的呼声。爱是相互的。在塘北村的建设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党员,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的职责使命,也见证了塘北的发展历程。60多岁的退休党员朱国兴,年轻时是做农活的“老把式”,后来带领村民养虾致富,被称为“独臂虾王”。在占地约300平方米的垃圾处置房里,原本可以在家休息的他,担起塘北村湿垃圾处置点负责人,无论寒暑、不惧异味,一遍又一遍,向党员、群众代表、保洁员、学生们介绍湿垃圾的处理流程,演示垃圾“变废为宝”的全过程。村民曹三妹是巾帼志愿者队伍的带头人,也是一名拥有23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在推进“美丽庭院”建设中,带头上门协助村民开展庭院的清理工作。2个月的时间里,曹三妹沿着村里的6条主干道,一家一家登门“过堂”,打扫了一千多户,整个村子面貌一新。手上磨出了茧子、有时还要吃“闭门羹”,但“三妹嬢嬢”毫无怨言。多年来,塘北村还通过开展“十佳志愿者”等活动,传承与弘扬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廉洁护家、邻里互助的家庭美德,从而构建温馨和谐的塘北家文化,让塘北的美不仅在风景,更美在家风传承,美在人心。
目前,书院镇正在着力打造一个以塘北村塘角嘴为中心的乡村旅游文化综合体,建成后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亮点,搭载书院镇农业行业联合会党支部的行业党建平台,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促进周边村民就业和增收,还将会带动书院镇乡村休闲旅游市场,提升书院文化软实力。仰望天空,一片纯净的蔚蓝,俯瞰大地,处处碧绿的田野,环境优、产业兴、生活美,走进塘北村,乡村新画卷尽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