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机学院与书院镇依托区域化党建联建平台,立足各自实际和特点,有效整合结对双方在人才、科技、文化等不同方面的资源优势,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以“互惠互利、双向受益、共同提高、合作共赢”为目的,全方位、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了“校域项目化党建联合体”党建联建项目群,以项目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共同推进阵地联建、学习联建、项目联建。“校域项目化党建联合体”以子项目为基本单位,先后成立了党员发展对象发展班的“三同教育”、科学商店之小家电维修、马克思主义书房进社区、社区党校集体备课、外灶记忆馆、李雪舟无剧场版话剧、“四史”诗歌朗诵――李雪舟诗选、3D打印项目、大学生志愿者项目等9个子项目,先后服务党员群众近7000人次。
项目化单向条线推进,迸发内置资源核心力
自结对双方签约以来,以“校域项目化党建联合体”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先后成立9个子项目,成立项目运行团队,指定项目负责人,有序推进各项目的开展。
互动式教育项目,交融资源强体验。让上海电机学院党员发展对象班到书院镇党群中心和外灶村进行集中理论培训和党性实践教育,“同吃同学同劳”,深化了党员发展对象发展班的“三同教育”。而马克思主义书房进社区项目,则由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将课程配送到书院镇的社区党校,提升党员群众的理论知识。此外,社区党校集体备课项目则是由书院镇社区党校讲师团与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进行互动式备课,通过备课导读、模拟训练、心得感悟等方式,准备微党课内容。
情景式红色项目,演绎生动入脑入心。由电机学院出资、出方案为外灶村援建“外灶记忆馆”,充分展示外灶村的人文历史和红色记忆。由电机学院春雷话剧社指导、青年党员演绎的李雪舟无剧场版话剧,则是生动展现了书院镇革命先辈李雪舟的故事。由上海电机学院学生和书院镇青年党员共同推进的“四史”诗歌朗诵――李雪舟诗选,则以诗朗诵的形式展现革命烈士李雪舟的革命诗选。
实践式公益项目,夯实成效促感悟。由上海电机学院配送的科学商店之小家电维修项目,让在校学生为书院老百姓提供一个可以在家门口就近维修损坏小家电的平台。而3D打印项目则由电机学院材料学院将3D打印物品配送到丽泽居民区小草莓项目,给小朋友普及知识,增长见识。此外,每年寒暑假,书院镇党群中心为电机学院开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丰富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
活动型体系融合互促,焕发区域化党建新动力
在各个子项目单向推进的过程中,也会通过多形式的子项目融合来实现项目与项目、团队与团队的相互促进与协同。
互动式走访,以促进团队间的学习进步。各子项目团队在完成各自项目日常运行的基础上,开展不定期“1+N”的车轮式走访互动,深度参与对方项目,查找问题、探索方法,以参与者的立场探索研究项目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瓶颈,相互提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联通方式,发挥“1+1>2”的阵地作用,提升校园阵地和红色阵地的功能性。激发了“理论派+草根派”的思想碰撞,实现了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学院教授与书院镇社区党校的讲师团互通互补,为党员教育注入更多的思想源泉。
小组式探讨,以汲取思想碰撞火花。针对各子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校域项目化党建联合体推进办会召集各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头脑风暴,通过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各项目深化推进。通过浸润式培训,既让基层青年感受严谨扎实的学院风,也让院校学生体会接地气的基层锻炼,取长补短,全面提升,夯实了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成果。
阶段式合集,以全面推进整体项目成果。为全面检验校域项目化党建联合体的成果,同时,也是为了各子项目之间加深联动,上海电机学院和书院镇会根据各阶段的学习教育重心,开展大型联动活动。比如,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双方进一步携手互助,以互动式、情景式、实践式 “三式合一”的活动方式,不仅加深了相互的合作与交流,更让区域化党建在主题教育中演绎出了新的篇章。
书院镇始终致力于探索更为融合的区域化党建模式,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以互动为纽带,摸清老百姓的各类需求,认真梳理“三张清单”,在任务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实效化方面进一步细化推进,切实打破将党建联建停留在协议上的壁垒,以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有成效的帮扶项目为抓手,走出一条强镇(村)富民的发展路子,才能逐步显现党建联建在助推乡村振兴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