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书院镇东场居民区党总支凝聚起党员、居民、志愿者自治力量,共同筑起温暖有力的抗疫防线。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守望相助,他们是坚忍的逆行者,是家园的保卫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勇敢与团结、责任与担当。
社区“独角戏”变为居民“大合唱”
社区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主战场,是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最有效防线。515户,1168名居民,6名社区工作人员,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内容复杂,如何筑牢小区防控堤坝?东场居民区党总支组织了3个工作小组,吹响居民自治“集结号”,通过发挥居民自治力量,由“干部防疫战”变为“全民总动员”,由社区“独角戏”变为居民“大合唱”,为小区增添了更多的安全屏障。很快,一支由党员、业委主任、小区居民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迅速集结,成立核酸检测、抗原发放、物资配送、环境消杀以及信息保障等多个志愿服务小组,当好社区疫情防控“宣传员”、居民生活“服务员”和社区防疫“守门员”。
居民窦菁菁是浦东新区齐河幼儿园的教师,也是一名党员,当疫情防控需要时,她的身份从人民教师转变成一名“抗疫战士”,时刻冲在“第一线”。她扫码、分发抗原、分发物资……“守护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能出力的地方就叫我”,别看她个子不大,但是每一样志愿工作都尽心尽力,随叫随到。
居民“私家车”变成防疫“专用车”
一个多月来,一辆“小三轮”来往忙碌,时而载着“大白”来给居民做核酸检测,时而装着物资送达小区,凭借着小巧灵便的特点,每天不停往返于居委会和小区之间。“块头不大,但装的东西可不少!”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老张开车载着医护工作者,走街串巷,将核酸检测送到家门口。
小区范围大,房屋地形混杂,小区内多为狭窄道路,徒步走费时间,开私家车又无法开到家门口,这也让很多事变得效率低,这时居民徐某提出自家有一辆三轮车,可借给居委使用。于是居民的这辆三轮车就变成了小区防疫的“专用车”。
疫情期间,党员志愿者老张开着这辆车走遍了辖区内的每一个角落,除了用于物资运送、开展核酸采样,车上还挂起了一个小喇叭反复播放“居家不外出,做好自我防护就是为抗疫做贡献……”,把疫情防控的政策和要领,讲得通俗易懂、入脑入心。
一包“救命药”的接力
5月2日12时许,居民吴阿姨收到了她的“救命药”。这一包“救命药”来自50公里外的第一医药公司,历时4个多小时,由多人接力送达。吴阿姨肺癌晚期,其中有一种药品已经用完,面临断药的窘境,由于该种药品属自费药,疫情期间,一药难求,吴阿姨的情况也牵动了很多居民的心,于是,很多居民们纷纷开始帮吴阿姨开启寻药路。通过大家的多方联系,最后了解到仅在上海南京东路第一医药公司有货,但药房表示不能跨江送货。因此,工作第三小组也及时向镇临时指挥部配药保障组进行对接,最后派组员周泰恒单独出车,在做好防护措施后,立刻驱车前往第一医药公司将药物取回,并第一时间送到吴阿姨手里,接到药品的吴阿姨连连感谢:“如果不是你们,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样的“爱心接力”,在战疫期间格外暖心,一个有温度的小区,就是去守护每一个人。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们抱着最为朴实的守护家园、守护邻里的愿望,从不叫苦不埋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勾勒出一幅幅暖心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