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灶村:传承灿烂文化 “灶”就美丽乡村
2020-07-08
  书院镇外灶村,作为临港自贸区新片区内对接自贸先行区的“临港第一村”,以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共同的文化传承,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生动的注脚。
重视红色传承,提升乡风文明
  作为书院地区最早的地下党支部所在地,外灶村有着良好的红色火种传承。多年来,外灶村传承红色火种,发扬文脉,人文荟萃,培养出盛亚飞、陈勇章等各界英才,历年来百余位学子考取清华、复旦、南开等高等院校,苏云、唐寅初两位将军更是外灶村的骄傲。特别是近几年,外灶村党总支、村委会十分注重挖掘和保护这些村庄特有的文化底蕴,重视文化传承,并将这种文化转化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做了大量的工作。2018年,外灶村自编自导自演《外灶追梦》影片,展现出外灶村的人文底蕴,荣获上海市改革开放40周年创新成果奖。2019年,创新开展《流金岁月、美丽外灶》项目,为168对金婚夫妻拍摄结婚照,进一步促进了村级精神文明建设,满足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种文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外灶人为家乡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2019年,通过区域化党建平台,由上海电机学院为外灶村援建外灶记忆馆,这里有许许多多的物品、照片都是村民自己捐献出来的;一方浦东土布上,用彩色棉线勾勒出70字样、红色心形等元素,以此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出自村内“俪媛创客手工坊”的妇女姐妹之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浦东说书”传承人计金弟还在外灶村成立浦东说书工作室;常年工作和生活在外灶村的施国标,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感情,深度挖掘外灶的家乡民俗文化,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这里的一件件物品、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生动讲述着这个村的历史沿革、薪火相传、巾帼风采,丰富着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村民记忆和文化的载体。
打造美丽庭院,述说乡情故事
  在外灶村,一个个种满红色叶子灌木的小花园,散布在村内的各个角落,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外灶村将这种景致称作是“红叶流星”。为什么叫“红叶流星”?“红叶讲的是植物,流星代表的则是土地流转后零星的土地。”外灶村驻村指导员姜葛�|说。原来,近年来村内的土地纷纷流转,一些无主地、边角田成了“香饽饽”。村民争先恐后地抢着去种,由此还产生了不少邻里矛盾。村委会将这些面积不大的土地通过统一收置、改造、培植的方式,实现有序管理,种上了成片的红叶石楠,让“红叶流星”美丽了外灶。这也正是外灶村通过美丽庭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之一。“选择栽种红叶石楠,不仅因为它四季长红、低矮不影响视野,还考虑到这些石楠长大后,可以移栽到‘队组庭院’的花圃中,节省成本。”姜葛�|说。
  在美丽庭院建设中,外灶村创新探索出了“大项目设计+子项目推进+任务清单认领”的模式。“大项目设计”即通过加强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庭院”;“子项目推进”包括乡愁墙画、垃圾分类、农耕小品等。“‘美丽庭院’除了外观好看,更要有文化内涵。一只废弃的缸、一片丢弃的瓦,都可以述说一个乡情的故事。”外灶村党总支书记汪敏说。在推进“美丽庭院”建设的过程中,外灶村注重挖掘乡村独有的农耕文化,结合一些废弃的农家生活用品予以艺术造景,因此,可以见到一艘废弃的小木船“搁浅”在花坛边,让人想起渔民撑篙划船捕鱼的景象;一辆被油漆粉刷如新的拖拉机停在田园中,勾起农家儿女的忙耕记忆……
推进队组党建,村民自治共治
  除了将边角田改造成小花园,外灶村还充分利用面积不大的无主地、闲置地等建设了多个“队组庭院”,尽管最小的一个只有100多个平方米,却个个“五脏俱全”,花圃、健身设施、党建宣传栏配备齐全。“家门口的‘美丽庭院’建设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成为进一步引导村民自治的新平台。”外灶村党总支书记介绍说,队组庭院的定位是为村民打造一个集学习、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平台。有了队组庭院,茶余饭后,村民们常三三两两来到这里散步、谈天,队组庭院也自然而然成为了百姓家门口的“议事厅”。
  “队组党建点”是外灶村在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点,这个阵地,以党建为引领,提升民获得感。成为串点成线、以点带面、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综合性睦邻点,成为村民自治共治的平台。美丽乡村的创建,村民既是创建主体,也是受益主体。利用“队组庭院宣传栏”、发放《外灶村美丽乡村创建告知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美丽乡村创建专题会议等形式,上下贯通,让创建工作深入民心,营造出了“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
      美丽乡村创建成功后,建立长效机制又成为重要的课题。通过星级户、党员户、村民代表户的引领作用,提高村民群众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同时进一步完善管理队组、适度引入第三方的联动机制,由村民组长和党员干部维护责任片区,强化联系责任,落实村庄清洁制度,确保了外灶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持久性。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书院镇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 Resverved
地址:浦东新区书院镇 新府东路81号 邮政编码:201304 电话:021-58196292
沪ICP备05024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