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自2015年起开始,从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养老“睦邻互助点”建设。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睦邻点)作为书院镇红色阵地的衍伸触角,不仅是倡导文明风尚、服务老人的站点,更是拉近党员干部与居民关系、达成居民愿望的新起点,探索在自治组织内派驻党建联络员的试点工作,以此举措密切党群联系和党群关系。
红色阵地延伸至基层一线,社区自治拉近党群距离
给组员过生日是睦邻点的常态化项目,像这样的组员生日会,组长蔡阿姨一年举办不下十场,准备工作早就了然于胸了。一大早,十几位组员已经在蔡阿姨家里集合了。这里既是蔡阿姨自己的家,也是小区睦邻点,是伙伴们每天都要报到的地方。铺开桌面,把新鲜的蛋糕拿出来,刀叉摆齐,准备蜡烛,生日帽,一切工作准备妥当,静候今天的主人登场。作为这么多年老姐妹们的主心骨,蔡阿姨心里一直有个神经是绷着的――年纪大了,小毛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找上门的。“这样吧,惊喜先放一边,打个电话问问看是什么情况。”蔡阿姨随即拿起手机拨了过去。电话那头,唐阿姨还在床上躺着,说不舒服,今天的小组活动就不过来了。“把蛋糕送家去,顺便看看是什么情况。”蔡阿姨的提议立马得到大家的响应。当一大群人捧着蛋糕、带着鲜花、拎着点心挤在唐阿姨房间的时候,两行热泪不由得从老人脸上滑落下来。在外人看来这样感人的邻里故事,在蔡阿姨那里似乎司空见惯,“都是十几年的老邻居了,通过参加健康自管小组,每周一起做活动,又让我们都处成了兄弟姐妹。”
健康管理由己及人,自治成果显著提升
作为健康自管小组组长的蔡阿姨,主动要求将睦邻点设在了自己家里。“开始的时候是麻烦一点,常常是二十几个人做完活动一哄而散,搞卫生都要忙老半天,现在好了,大家都养成了习惯,会帮着一起收拾好再走”,“就是为了方便大家搞活动,所有设备都是自己去慢慢完善的”。朝南的一个房间,铺着暖色调的桌布,墙上挂着自己设计的健康自管小组旗帜――这就是蔡阿姨开辟出来专供健康自管小组使用的活动室。我们从一张张的照片里见证了多年以来发生在蔡阿姨这个院子里无数精彩的健康活动。“现在在我这里登记想要加入我们健康自管小组的邻居就有三十多个了”,蔡阿姨爽朗的笑声里透着幸福的烦恼。从曾经的健康受益者到如今的健康传播者。“可以不夸张的说,我现在的身体比二十年前还要好”,“三十多岁开始,我就经常去医院,做健康自管小组以后,健康到现在。”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健康知识懂得多了,健康理念不一样了。就拿控油壶、控盐勺来说,原来不懂不珍惜,镇里发下来这些东西,大家都不用,扔在一边。现在我们用坏了一把,姐妹们还自己在网上团购。”健康自管小组里有一个组员,曾是一个脑梗过两次,在床上躺了两年多的阿姨。如今,成了健康自管小组里出勤率最高的组员之一――“药吃少了,活动多了,身体健康扭转过来了。”
“我家住在东海边,子女都不在身边;
不懂科学来养生,不听医生来指点;
……
平时饮食要控制,垃圾食品少吃点;
保持身体来康健,美好生活在眼前。”
――这是在刚刚过去的7月,蔡阿姨带领她的健康自管组员们参加浦东新区三星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健康展示交流会上,组员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快板《健康快乐每一天》。将健康理念融入这样朗朗上口的生活语言里,配合快板这样活泼的表现形式,给现场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健康分享课。
健康故事感动人心,锦旗飘扬传递人间大爱
走进健康活动室,首先印入眼帘的是那一面面鲜红的锦旗。“这是2017年,我们一次健康小组活动中,一位组员发生呕吐,我们都感觉她脸色不对,把她送到医院,结果医院很紧张,还紧急安排了手术”,“子女都不在身边,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也是应该的”――蔡阿姨对这些事情总是报以爽朗的笑声,轻描淡写。实际上,当时的情况是非常紧急的,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穿孔,稍晚一点送医就将危及生命。据当时参与送医院的组员介绍,生病组员当时自觉并无大碍,是蔡阿姨坚持说要送医院,还垫付了医药费,后面回家养病期间也是蔡阿姨组织姐妹们天天照顾,直到康复。组员子女实在不知如何感激,于是送来了锦旗。另一幅锦旗来自一位不知名的老大爷。一天清晨,健康组员在公园晨练回来路上,发现一位老人满脸是血摔倒在路边。蔡阿姨和组员立马上前查看,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利用自己的急救知识和医院取得有效沟通。由于送医及时,老人捡回一条性命。
健康自管小组是否有吸引力,老百姓会用心投票。为什么有的健康自管小组会做得这么有吸引力?值得肯定的是小组骨干的爱心、责任心、奉献心,是他们分工合作,带领着组员们开展高质量的健康活动,带动整个小组健康提升的同时向社会传播着来自社区的满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