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书院镇各部门、村居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民办实事、解民困,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实在在成果。
增设站点 打通百姓就医最后一公里
“之前去卫生院看个病配个药要坐社区巴士到新港终点站,然后再走个大概1公里,像7、8月份这种大热天,我要半途找个小店坐一坐,不然走的实在是满身大汗。现在可就方便了,这社区巴士早晚新增了3个班次绕路停靠卫生院呢。”家住棉场村的朱老伯高兴地说。
据了解,去年书院镇“社区巴士”的正式开通,着实为巴士沿线的百姓提供了出行便利。近日,有百姓提出,社区巴士对于周边乘坐地铁的上班族的确方便了不少,但对于有日常就医需求的老年人来说,还是有些许的不方便。
社区巴士自新港镇区至轨交16号线书院站,途径棉场村丰产路。但是,不少老百姓特别是老年人反映,他们大多都是去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的,但是从终点站到镇社区卫生院这段汽车行驶仅一两分钟的路程,他们却需要步行10分钟左右。为此,很多老年人为了少走这段路程,依然选择开电瓶车前往。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因地制宜,可否为社区巴士增设一个卫生院的站点。
镇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即开展实地走访调研。现场踏勘后发现,社区卫生院周边道路停车条件有限,且目前已有4部公交线路途经社区卫生院停靠。综合考虑百姓需求和现场实际,为尽量不增加周边道路通行的交通压力及不影响周边学校、菜市场的出行安全,经与社区巴士运营公司对接,决定采取低谷时段绕行,上、下午各合理设置3个班次经停社区卫生院站点的解决方案。9月1日起,社区巴士正式按新路线运营,锦上添花,为书院百姓就医道路打通最后的一公里。“社区巴士的班次和线路更加合理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常出行是越来越方便了。”
整治停车乱象 添置一条“绿绸带”
近日,有不少群众反映位于地铁十六号线书院站的周边道路上,有私家车随意停放,时常堵塞道路,给行人出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还有部分村民借机收停车费等乱象。路南村接报后高度重视,组织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踏看。在勘查中发现,雪南路是连接路南村、临港大道和地铁站的主干道路,车流量大,一旦有车乱停、乱靠,会将原本的南北双向车道堵塞。而且乱停车辆还容易造成视线盲区,造成道路安全隐患。
本着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出发并结合美丽庭院建设的工作要求,经商议,在雪南路主干道旁河道边安装了十八个花箱,一方面可美化道路,另一方面又从源头上解决了乱停车所需占用的空间。这一举措使得道路交通秩序得以通畅,村民出入便利和安全得到保障,同时给交通主干道添置了一条美丽的绿色“绸带”。
下一步,路南村也将积极深挖地铁站附近的公用停车场潜力,尽可能的增加车位,满足日常老百姓的停车需求。
整改绿化带 美丽乡村“再提升”
近半个月以来,书院镇棉场村着力在打造美丽乡村上下功夫。在棉场村市棉场路进行巡查时,棉场村两委班子发现,主干道路南侧绿化带中一些灌木丛由于生长过快,已经侵占部分的道路面积,不仅破坏了周边的整体环境,也影响到了居住在市棉场路沿路居民的日常出行。
于是,棉场村立马与养护单位取得联系,经听取附近居民的意见后,决定对市棉场路南侧绿化带进行整改,将原先的绿化带置换成水泥路,与主干路相连,以此拓宽市棉场路。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们对此纷纷表示肯定:“太好了!这样一来,我们这条路都宽了不少,看起来非常爽眼。”“这条路拓宽了,饭后散步更加开心了,还有上下班出入也更方便,以前会不小心被凸出的灌木丛刮到,现在不会了,真是太好了。”通过这一整改打造,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取得了百姓们一致的好评。
事实上,因为正值草木旺盛的夏季,除了市棉场路外,棉场村的其它道路边上也长出了一堆堆的杂草,严重影响到了道路的整洁美观。针对这一问题,作为棉场村美丽庭院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村民组长们集体行动了起来,组织人员进行杂草的清理工作。在炎炎的夏日下,这些阿姨、爷叔们纷纷拿起镰刀、扫帚,分工协作,为了棉场村的美丽环境“撸起袖子加油干”。路过的村民看见这一场景,都会对这些组长嬢嬢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搭建集中疏导点 帮助农民售卖蔬菜瓜果
书院镇作为远郊农业镇,每年都会产出大量的蔬菜瓜果,农产品销售又是老百姓主要的致富渠道,2017年随着临时疏导点的设立,每天汇聚了来自周边七八个村的果农和菜农能够在这里做生意,但是由于硬件条件差,加之年久失修,在天气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人气就没那么旺了。
结合此次党史学习教育,镇党委政府抓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升级改进原来的农产品疏导点,将原本的露天小帐篷改建成钢结构棚顶,新修葺的疏导点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内设20个摊位,且不收取任何费用,此外,还贴心地安排了2个保洁员定期对疏导点进行清扫、消毒,并科学设置经营时间,确保经营有序、环境整洁。
疏导点的升级优化改变了以往无序的路边摊模式,也告别了脏乱差的销售环境,做到了市场化、集中化的营商运作,也给周边居民群众增添了一个物美价廉的时令农产品销售市场,大大方便了周边居民的购买需求。农户严阿姨家种植了两亩地的桃子和生梨,她说:“再也不需要跑到路边摆摊,影响交通还不安全,现在我能安心在这里卖水果了,伲这些农户都觉得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