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村:党建引领“支部+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带民致富谋发展
2021-10-27
  近年来,书院镇余姚村党总支始终秉持以民为本理念,不断探索研究带领村民致富的办法,通过积极探索“支部+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有效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建设,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组织为民服务水平。
  余姚村位于书院镇西北角,区域面积6.3平方公里,下辖1913户农户,总人口4648人,党员170人。余姚村由原余姚村、唐港村、和平村三村合并而成,以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业为主。过去的余姚村地理位置偏僻,农民普遍经济收入较少,农业发展滞缓。穷则思变,村党总支带领农民种养、帮助农民销售西甜瓜、马兰头等经济作物,但农户种植的西甜瓜、马兰头及村里的农产品销量并不乐观。村民们的困境,余姚村党总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做好后勤工作,让勤劳的村民们走上致富路,成为了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亟需破解的难题。
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2008年,余姚村党总支成立了村级合作社“福禧合作社”,对村里农户栽种的瓜果蔬菜进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随后,余姚村党总支动员党员干部集思广益,积极拓展埠外市场。经过不懈努力,2009年,余姚村的西甜瓜凭借过硬的品质,在南京、无锡等多个地方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村党总支抓住这一机会,主动邀请各家批发商上门考察,并在各地知名批发市场设立销售点,帮助农户在“田头”与市场对接,畅通销售渠道。2009年起,余姚村每年通过村级合作社集中销售西甜瓜420余吨,农户们的年总收入达到1300余万元,近450家农户从中受益。
持续开办“田头教室”
  为了打响农产品品牌,提高农户种植的西甜瓜、马兰头、水稻等农作物的质量。2010年起,村党总支每年都会邀请市、区级农业专家到村里开办“田头教室”,传授西甜瓜、马兰头、水稻等村里普遍种植的农作物栽培技术,解决农户种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农产品产量。通过村党总支与村民们的共同努力,如今,余姚村区域内的2210亩水稻、210亩马兰头、75亩青菜、2580亩西甜瓜已成功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含金量”。
探索土地经营新模式
  农产品质量有了提升,销售也有了固定的渠道,余姚村党总支开始探索土地经营新模式,以村党总支为主导,以土地流转工作为契机,逐步开展农业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2014年9月,余姚村乔占家庭成功获得“浦东新区001号家庭农场认定证”,成立了浦东第一家以种植西甜瓜、马兰头为主的家庭农场,并带动周边70多户农户共同种植。在村党总支牵头下,2015年,乔占家庭农场购入马兰头风干机,在马兰头滞销及售价相对较低的时期(4月―6月),统一收购其他农户的种植的马兰头,并将其制干包装,通过与超市对接销售,为农户降低种植风险,帮助其他农户增加收入。截止2015年12月,余姚村共有家庭农场6家,土地承包面积达1800多亩,主要种植水稻、西甜瓜、马兰头、猕猴桃等农作物。
  如今,通过村党总支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老百姓的辛勤付出有了回报,收益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村民对党总支的满意度达到了96%以上。一是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村党总支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通过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发挥了村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了为人民服务水平,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意识。二是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村党总支以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为抓手,让党员群众感受到党组织更快捷、更优质的服务,同时强化党员队伍管理,较好地发挥了党员服务带动作用,切实提高了“零距离”服务群众的效率。三是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村党总支以“带民致富”为目的,加强与群众间的沟通交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群策群力,及时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收入,树立了党组织威望。
  几年来,余姚村党总支不遗余力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发展,基本实现了村民的致富梦,但村党总支深知,光靠党组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下阶段,余姚村党总支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不断研究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广大党员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以人为本工作理念,为不断提升余姚村民的幸福指数而不懈努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书院镇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 Resverved
地址:浦东新区书院镇 新府东路81号 邮政编码:201304 电话:021-58196292
沪ICP备05024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