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灶村位于临港主城区门户位置(临港大道和两港大道交界处),根据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外灶村为重点保留村。
党建引领聚合力,美好愿景齐共建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工作一直是支撑乡村振兴事业的坚实基础。外灶村党总支充分借助党建资源,形成共建合力,为外灶村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长久源动力。
在美丽庭院建设过程中,党建引领是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深化外灶村美丽庭院建设,在全村党员家门口挂牌“我家有党员,身先表率做示范”,村民代表家门口挂牌“我户有村民代表,率先垂范做引领”。以挂牌的形式“亮身份、亮承诺”,以实际行动引领群众共建文明乡风。通过基层党建建设工作深入,充分调动了外灶村基层党员的主动性与创造力,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周围的群众一同积极投身于美丽庭院的建设,为外灶村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出谋划策。
同时,外灶村党总支充分借助了临港优秀党组织的力量,并通过驻村指导员的力量积极开展党建联建工作,通过党建联建的方式引入外部优势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建设。近几年,外灶村也通过党建联建的方式,形成了十分显著的成果,通过与上海电机学院党支部共建,共同建设了“外灶记忆馆”,这也是外灶村乡村文旅建设的重要点位工程,通过党建联建活用外灶乡村文化资源,契合了群众文化认同点和传承点,是丰富外灶村“乡风文明”精神底蕴的重要手段。此外,外灶村也通过党建联建活动与电机学院积极开展学生的基层实践活动,丰富了电机学院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形式,也为外灶村的整体风貌的完善与优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如今,外灶村正走在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加速道上,通过驻村指导员也已完成与市经信委、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党建联建签约,以党建方式引入市级机关及央企资源共同加入到外灶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中来,新一代的光伏技术样板工程也通过党建联建即将实现在外灶村的落地,通过党建工作,正与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外灶村美好的未来。
突出特色现亮点,美丽庭院显成效
为实现老百姓的事情“自己想、自己做、自己管”的良好局面,外灶村归纳总结了宣传发动,营造氛围;院落为点,自主申请;上门找茬,明确清单;挂牌争创,亮明身份;洁化序化,自行整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标销项,评审验收;评星定级,授牌表彰;强化巡查,落实长效;升星提级,创建特色,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美丽庭院建设经验。
同时按照零散土地的区域位置、面积大小和使用性质,“美丽庭院”建设按照功能布局下分“队组庭院”和“红叶流星”两个子项目,两个项目形成高低搭配,“队组庭院”(包括绿化功能,村务公示功能,健身休闲功能,成为每个村民小组的功能综合体),不仅缓解了原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破解了围墙内的公开栏的尴尬,避免了零散土地使用纠纷等问题,同时还满足了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为此项工作的后续推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进一步调动村贤、热心公益村民的穿针引线作用。村民的四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培育,调动和发挥村民创建主体、受益主体、维护主体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村民在宅前屋后投工投劳、出资出智、家家参与、人人动手、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宅、一宅带一组、一组带一村,提升农村环境,洁化、序化、绿化、美化的显示度,从而增加村民的感受度和满意度,不断夯实乡村建设的基础。
主动作为解难题,乡村振兴结硕果
外灶老街曾是外三灶集镇的主干道,由于历史原因,房屋沿路而建,最窄处仅有2.5米路幅,作为外灶村3组、4组、5组、6组村民日常出行的主干道,随着车辆的增多,而道路宽度不足,便捷出行成为了近年来村民们的迫切需求。
外灶村党总支班子主动作为,将外灶老街改造工程作为外灶村打响乡村振兴创建工作的第一炮。在下定决心处理外灶老街的问题后,村党总支班子积极开展现场调研和勘验,在广泛征询各方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以点绘面,制定相应的专项改造和设计,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更有不少村民在党总支班子的号召下,让出了自己的围墙、自留地,原本只容一辆车通过的狭窄小道,已可让两辆车顺利通行,让村民群众出行得到保障,为下阶段外灶村乡村振兴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村党总支积极通过党建联建活动,引入优秀的设计团队为外灶老街的规划设计出谋划策,近期,外灶村党总支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有关外灶老街的联建活动,实地查勘了外灶老街的改造现状。后续,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将与外灶村将展开深度的“院村合作”, 共同开展设计竞赛,评选优胜后在外灶村组织实施。通过更深入的调研、实地勘察,进行乡村空间的设计改造,发挥专业特长,展现乡村振兴中的学生力量。相信通过党建联建形成的“院村合作”,将会给外灶老街带来新的风貌,为外灶村的乡村振兴建设结出更多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