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吾伲提意见不晓得有没有人听,现在有机会把心里话说出来,而且说了还真的有用。” 家住书院镇新舒苑的陈阿姨笑着说,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居民区“听众会”的她,为这个居委会搭建的居民自治平台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7月,书院镇新舒苑居委探索形成居民区“听众会”机制,邀请居民到居委来献言献策,不仅畅通了解决居民矛盾的渠道,还大大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
听居民讲讲真心话
“小区地下停车难能解决吗?”“地下车库存在安全隐患,应该引起重视。”周五晚上6点多,新舒苑居委的灯依然亮着。七八位居民针对小区里存在的问题踊跃发言,几位居委干部则在不停地做着笔记。
听众会没有会议的架势,更像是坐在一起闲话家常。“这样的形式,有助于让居民讲真话、将实话。”新舒苑居委党支部书记、主任潘石飞说。
过去居委会开会,有些居民虽然心里有意见,但是不想说、不敢说,不仅来者心不顺,听者也被动不已。为了更好地让居民说出“心声”,新舒苑居委探索形成了“听众会”机制,每月第一周的周五邀请居民来居委会“发声音”。
潘石飞说,“听众会”为居委会和居民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一些话“说开”了,不仅化解了了居民的心结,还提高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广集众智、民主协商,为社区建设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引导各方声音加入
新舒苑小区是书院镇最早建立的农民动迁小区,居民构成复杂。为了多层次地听取居民意见,新舒苑居委动了不少脑筋,邀请党员骨干、青年党员、新上海人、退役军人等居民作为参加对象。
“听众会”的时间固定为每月第一周的周五。但考虑到不同居民的作息习惯,对一些上班的居民,安排在晚上六点到七点,对一些较大年纪的居民,则安排在下午三点左右。
除了每月一次的定期座谈以外,“听众会”还融入到居委日常的工作中,因“地”制宜,因“情”制宜。例如,小区里有一处紫藤架,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围坐在一起闲谈,居委干部瞅准这一机会,将“听众会”融入到这片夕阳天地,听取小区里的暮年心声,让老年人感到很亲切。
发现问题即知即改
新舒苑居委开设“听众会”的时间并不长,但效果显著。在居委干部列出的一份“清单”上,满满地记录了许多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不少已经得到了解决。
例如开启四个地下车库,分散楼宇非机动车占道问题,让非机动车停车难问题得以及时缓解;增设小区非机动车充电桩,解决了小区非机动车充电难问题,也缓解私拉充电现象;对南区广场进行改造,增设幼儿娱乐便民设施等。
“民生问题无小事。”潘石飞说:“‘听众会’不仅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为大家解决问题。”
为此,新舒苑居委“听众会”形成了两大机制。一是“0+5”回复机制,每期“听众会”上,居委各条线工作人员到场,直面居民提出的问题,实行现行解答和5个工作日内回复解答。二是“三级处置行动机制”,通过多方联动、协同处理,整合社区服务队的力量,快速出击解决问题。
此外,每期“听众会”还设立了网上交流平台,建立微信群,通过线上反映、线上回复、线下落实相结合,营造社区问题大家谈、大家管的自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