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打造“家门口”服务站建设,满足居民“家门口”的服务需求,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和获得感,第一居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服务导向,以精细化服务为工作目标,让居民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真正做到为民服务零距离。
量体裁衣、精细服务
在推进“家门口”服务站标准的同时,第一居民区以镇党委制定的服务细则为指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配置首问接待区、共享活动区、党建服务区、三会议事区。以“服务功能最大化,办公区域最小化”为原则,进一步压缩办公空间,注重“一室多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如棋弈坊、彩虹坊、茶语小歇等是多种服务汇集于一体的功能室。
各功能室以“周周有活动、人人出主意、居民齐参与”为目标,提供“百花齐放”的服务让居民点赞。通过张贴一周活动表,明确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如妇女之家自建立以来,每周四上午都会开展固定活动,已开展的编织、做蛋糕、折花、感恩母亲节等系列活动都受到了妇女同胞的欢迎。
同时制作1000份家门口服务手册,发放给居民。根据错时工作安排,延长一站式服务厅服务时间,做到全年无休,前来办事的居民普遍感到服务温馨、态度可亲、办事方便。截止八月底首问接待室共接待受访人数190余人次,参与活动人数530余人次。
依托党建联建、自治共治进一步优化“家门口”服务内涵。以居委自治金项目,如“睦邻百花园”吸引广大居民参与到居委的日常事务中来。同时充分发挥党建联建单位的资源优势,达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共同发展、凝聚人心。根据居民需求提供“特色化”服务,如“香樟树下的爱心专座”、“爱心驿站的茶水点”等,拉近与居民的距离,为居民带来切实的生活便利。
居民充分感受到了“家门口”服务站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办事越来越便捷,能够支配的时间也更加充裕,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日益增强,这就是家门口服务的初衷和目标!
定期回顾、改善服务
由于条线工作不同,工作人员对全岗通缺少专业的认知,有时存在无法解答居民需求的情况,在工作中我们将多组织培训学习,掌握全岗通技能,真正做到“一专多能,全岗都通”。
“家门口”服务站自今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尚存在各功能室分布不均、冷热不一的情况。有的功能室居民关注度高,活动丰富,每周的固定活动受到了居民的欢迎。有的功能室因客观原因,如人民调解室,存在活动不定期现象,多数时间功能室处于闲置状态。今后,第一居民区将根据功能室的特性,安排有针对性的活动。如邀请驻居律师经常性为居民上普法课,确保“家门口”服务体系常态、长效运行。
注重创新、优化服务
首先是顺势而为,让服务便在家门口。进一步提升“家门口”服务内涵,加强氛围宣传,让居民愿意进来,走的进来,感受到家的温馨。其次是顺应需求,让服务快在家门口。在目前7大类服务共68个固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家门口”服务站各个条线的资源整合,根据居民需求,延伸更多的服务项目。最后是激活会员制、积分制。组织3次活动者可享会员制待遇,积分加倍。积极参加活动的居民可获取积分,可用积分兑换服务、绿植和生活小物件等,鼓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居委的活动中来。
我们常说:民生无小事,小事办好了,整个社会的幸福感、获得感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第一居民区将以居民为中心,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精细化水平为目标,持续深化“家门口”服务,让其更接地气、更有实效、更有温度,真正把服务做到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