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久村地处书院镇老社区的“城乡结合部”,下辖21个村民小组,常住户籍人口2299人、来沪人员2816人、出租房屋2573间,面对外来人口多、出租房屋多的情况,中久村党总支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运用“三诊”工作法,在今年的“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破瓶颈、解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预诊”知民情,成立考察小组
由于外来人口众多,中久村区域内房屋出租的情况比较普遍,而这些出租的房屋很多都是临时房,都将纳为环境综合整治对象,一旦开始整治,势必会减少这些村民的租金收入,这就会为中久村的拆违工作增加一定的难度。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中久村迅速成立工作小组,并整合2015年摸底的违章建筑数据和外来人口协管员处登记的出租房屋情况制作户情档案,记录好房主姓名、违章房面积、结构、是否出租等相关数据,并根据统计的数据进行户情分析和归类,最后根据不同的分类情况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案、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通过预诊全面掌握本村整治数据,为“五违四必”整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出诊”抓主动,党员先锋做模范
中久村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过程中迅速出击、主动工作,有效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一是由生产队长、老干部组成的政策宣传队,二是由村民房专管员带领的青年先锋队,三是负责整理归档的后勤保障队。在拆违过程中,三支队伍各司其职,政策宣传、测量拆除面积、拍照备案、上门协商签约、制作一户一档等每一步都主动出击做到环环相扣。村党员干部也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己有违章搭建的带头拆除,亲属有违章搭建的,积极做好思想工作,主动拆除。
“会诊”解难题,基层党建有创新
村党总支建立每周协调会制度,针对本村拆违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体会诊,及时研究对策、协调解决,确保顺利完成拆违工作。如中久村区域内有一家面积为260平的五金加工厂房,该厂所有的生产加工活动都是在搭建的彩钢棚里进行的,一旦拆除就会停止生产,直接影响经济收入,中久村党总支上门协商时户主也表示会积极配合拆违工作,只是希望在时间上能够有所通融。但是拆违工作是刻不容缓的,对此,中久村通过集体会诊和根据有关政策的规定,将此厂房确定为产业结构调整对象,并将情况和户主说明,如果同意企业即可关闭,日后会有一定的经济补偿,户主欣然接受并签订了产业结构调整协议书,中久村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