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欣居民区党支部以构建党群睦邻点和涵育睦邻文化为抓手,以“暖民心、聚民意、促和谐”为主题开展活动,构建党群睦邻点,着力增强居民区党员骨干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进邻里和睦,促进社区和谐,推动党建引领不断向纵深延伸。2016年9月,新欣居民区的居民们自发组建了第一家党群睦邻点,命名“快乐星期三”,从此拉开了新欣居民区内睦邻点次第花开序幕,居住在附近的独居、高龄老人都爱到这里“报到”,互聊家常、互解心结,欢笑声不断。这些睦邻点带着浓厚的邻里情,深深扎进社区文化肌理,在实现家门口幸福养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吹拉弹唱上演“老友记” 每逢周三,还没走进新欣一村快乐星期三睦邻点,远远地就听到了里面传来歌声:“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党小组长倪铭荣同志带领大家一起唱红歌。 每次活动睦邻点负责人乔淑美早早的做好签到,疫情期间做好消毒、测温工作,为住在同一小区的“老姐妹”“老哥俩”们欢聚一堂,围坐在一起唱唱歌、聊聊天,提供了安全保障。而睦邻点成员周永生是新欣居民区党支部的老党员,他和老伴早上四时多起床做红糖馒头、南瓜饼,就为了跟老朋友们一起分享。“每次聚会时,我们都会带点好吃的,边吃边玩,开心得不得了。”周永生说。 睦邻点里天天上演着温馨快乐的“老友记”,点长乔淑美多才多艺,擅长擀面皮,会包饺子,沪剧也是呱呱叫,还烧得一手好菜……快乐星期三睦邻点共有30名成员,老伙伴们各有所长,每周聚在一起组织一次活动,每次活动约两个小时,结束时大家还舍不得离开。读报下棋、打拳走秀,跳跳拍打操……老人们说,睦邻点就像一个家,老伙伴们跟家人一样亲昵。 和美邻里情,温馨一家亲 春节期间,周永生夫妇家又热闹了起来,夫妇俩特地将家里布置得充满年味,只见大家围坐在桌边,剁肉馅、擀面皮,亲手包起饺子,略显拥挤的房间缺年味十足。“一个家庭过节,哪有一帮人过节开心,在我们睦邻点的发动下,大家主动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生活,日子过得不要太开心。”周永生夫妇笑着说道。 其实,这样的画面不止第一次出现了,在快乐星期三睦邻点,逢年过节,邻居们总会汇聚一起,一人烧一样拿手菜,热热闹闹地过节。乔淑美说的“老年人最渴望的就是陪伴,我希望这个快乐星期三‘睦邻点’,能成为大家的‘暖心’小屋。”“我们非常喜欢和大伙在一起,大家传递着温暖,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这样精神上的帮助。”沈阿姨乐呵呵的说道。 小区里有很多空巢老人,还有一些独居高龄老人,加入睦邻点后,给原本有些孤独的老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朱奶奶是名90多岁高龄老人,爱人已经病故多年,只剩下70多岁儿子和她相依为命,乔淑美看到朱奶奶母子俩总是家里冷冷清了,便主动邀请他们参加睦邻点活动,由于朱奶奶家住二楼,母子俩年龄也大了,腿脚不便,于是每周三,睦邻点的年轻成员们还会上门帮忙,有的帮忙推轮椅,有的帮忙搀扶,看到她家脏乱了,时不时还会打扫一番。“自从来了睦邻点,我妈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精神也越来越好。”看到老母亲的变化,朱奶奶的儿子十分高兴。 热心公益,助推服务治理 在增强邻里关系的同时,更是积极配合居委工作参与社区管理,不管年长者还是年轻者都加入到了各类志愿服务队。例如发现乱扔垃圾、高空抛物等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 除了走进小区去发现乱象,志愿者们还会开展茶话会活动,通过与居民们谈心聊天,宣传社区治理的规章制度。 “原来垃圾乱倒情况严重,总能闻到易腐垃圾的臭味,现在垃圾错分、不准点投放的情况非常少,楼道和小区变得更整洁了。”垃圾分类推行一段时间后,新欣一村的居民纷纷夸赞,而这一变化都要归功于垃圾分类志愿者徐龙兴夫妇的“盯梢”和劝导。新欣一村居民结构复杂,垃圾分类工作范围大、任务重。垃圾分类工作刚推行之际,居民还是将垃圾扔在楼道门口,汁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情况时有发生。化被动为主动,徐龙兴夫妇决定“盯梢”,在非投放时间点,小区每个门栋楼上楼下巡逻,逮住一个劝导一个。碰到不配合的居民,也不恼火,而是语重心长地解释,让他们给下一代做好榜样。每次说到这里,大部分人都会理解,并及时改正。在投放时间段,徐龙兴夫妇一边做好督导工作,一边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晚上与居民一起散步、聊天的时候,也不忘宣传垃圾分类,让分类意识深入居民心中。 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新欣一村的居民越来越认可垃圾分类,分类的准确率也日益提高。众人拾柴火焰高,徐龙兴夫妇还通过快乐星期三睦邻点活动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对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许多“金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