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村:民有所需 必有所应
2021-08-23
 
    位于浦东新区书院镇路南村是16号线书院站点的地铁村,为让村民真正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便捷服务,严格执行以办公区域最小化,为民服务最大化的标准,丰富各类功能,以党建引领将家门口服务向纵深推进。
    根据路南村实际地理位置,建立了2处特色农家小屋党建点。采用旧时灶头、农用工具等进行布置,并流转了部分土地,让年轻党员、团员学习农耕技术,唤起年轻党员的农耕记忆。6处家门口服务延伸点,成为附近党员、村民开展组织生活、便民服务、聊天聚会等活动的先头阵地。年轻党员志愿者,采用联系帮扶模式,与村内老党员、孤寡老人结对,不定期上门开展志愿服务,在为支部老党员提供关怀的同时,也让很多老党员学会了微信、抖音等操作,老党员则为年轻一辈,提供了红色基因的传承。
    清晨,服务大厅来办事村民很多,有部分村民会和村干部反映点私密性的问题,为更好的服务村民,在服务大厅旁设立了一侧“民情驿站”,有利于保护村民的隐私又优化了服务大厅的服务环境。为避免由于工作衔接有误差造成工作盲区,在服务大厅显目位置设置了“工作衔接备忘录”,对近期处理事件中的重点、难点记录在案,便于后续跟进处理。
  通过走访调查,村民遇到遗产纠纷、房产纠纷、抚养权纠、交通事故等涉及法律相关的问题,往往手足无措,采取偏激的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特聘请专业律师和调解人员定期坐访,帮助村民答疑解惑,减少因纠纷引起的亲属间、邻里间的矛盾。
    针对当下双职工家庭,孩子在家无人照料又担心玩游戏疏于学习的后顾之忧,结合暑期活动,充分挖掘村内现有内生资源,开展青少年的教育和技能提升活动,传授技艺、传承文化。包括有本村织布能手施林芳、市级非遗传承人5组的潘仁官、文学书法爱好者顾洁迈、瞿东燃等达人,讲授儒家传统文化,棋艺、茶艺、书法等。每周四,安排抗美援朝老兵、老党员志愿者讲述革命故事来传承红色革命火种。1组的沈阿婆说“孙子放在家门口免费学到了很多知识,免掉了很多后顾之忧,比自己带还安心”。
    前年建成的路南村为老服务家园,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设有日托中心、汇友堂、博览苑、手工坊、乐活厅等多间功能室。给予村民生活娱乐带来了富足的场地。在册入托固定服务老年人22人。还设有老伙伴陪聊项目,家门口志愿者定期上门与孤寡老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让他们老有所依。针对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等原因,特别是瘫痪在床的老年人理个发很难,路南村连续6年为80岁以上老年人特开设了免费上门理发等助老服务项目。利用党建联建的优势,和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展开义诊活动,请医生来到村里为村民送诊、送药,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通过党建共建,专人负责、密切关注、随报随访,实现老年人的医疗便捷、惠及民众。同时依托区镇两级配送资源多样化的开展活动,点单式的服务,更人性化,更贴近群众的需求。来补齐完善自生资源外的外输功能。
  路南村通过党建引领家门口,服务引领群众促发展的理念,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各项工作的宣传和推进。比如通过美丽庭院五星户家庭与伤残家庭户对户、手牵手的方式共建美丽家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伤残家庭也能享受到“庭美、院美、村落美”的环境红利,做到在美丽庭院创建中一户都不落下,将垃圾分类、河道整治、污水纳管、疫情防控、换届选举等重大工作,通过家门口服务贯穿全程。
  每季度利用“民主议事厅”召开老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座谈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了解村民群众的需求心声,做到村民事村民议,村民需求村民提,民有所需,我有所应,家门口永远在路上。
  路南村将在创新服务的方式、渠道、手段上下功夫,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提升村民的获得感与满意度,让党的温暖惠及每位村民。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书院镇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 Resverved
地址:浦东新区书院镇 新府东路81号 邮政编码:201304 电话:021-58196292
沪ICP备05024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