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按照上级部署要求,书院镇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在“实”字上下功夫,找准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百姓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改善人居环境是广大百姓群众的共同需求,书院镇黄华村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修路、治河、建设小花园,进一步营造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的乡村,提升村貌“颜值”的同时进一步惠民便民。 治河:从“脏乱差”变身“净清美” 11组村民周伯良老伯对家门口的35号河道颇有感触,他一路见证了河道治理如何让“杂草河”变身“景观河”。他说,这条河原本村民们都在岸坡两侧搭建鸭棚或在河道内用网圈围的鸭棚,造成水污染的严重危害。一到夏天,还常常散发出异味。为打造出与美丽庭院相和谐的村居环境,黄华村积极发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左邻右舍的村民共同参与,对河道进行治理。老党员施引良积极配合此项工作,做好自家的清理工作并说服其他村民一起齐心协力共同拆除岸坡两侧鸭棚。经过动员后的村民们,有的穿着皮裤下水拆网;有的撑着小船清理;有的帮忙传递工具;热情高涨,围观的村民也主动加入到队伍中一起参与。经过整治后,曾经的面貌早已发生蜕变,往常的鸡鸭棚如今早已果树满地,昔日的“脏乱差”变身为现在的“净清美”,抬眼望去,河两岸绿毡铺地,走上栈道,凭栏远眺,河中喷泉错落有致,清澈见底,还和周边口袋公园连贯起来,成了村民早晚散步休闲的好去处,真正实现了水清岸绿村美的景象。 修路:从“单行道”变身“双行道” “自从2号路拓宽后,女儿女婿开车过来方便好多,不用老担心对面车辆过来没地方相让了,这是实实在在地在为百姓做实事啊!”看着家门口的宽敞的道路,储水红啧啧称赞。黄华村2号路是村民出行的必经道路,早前,部分路面出现开裂现象,对途经这条路的村民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成为了附近村民们的心头大事,急需全面改建和拓宽。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听到村民的呼声,黄华村委始终记挂心上,严格按照示范村规划,实行全部水泥浇灌并拓宽至两车道,更在靠河路边贴心设置了防护栏,同时安装了路灯,确保村民通行安全。“以往这条路只能通一辆车,如今畅通无阻,子女回来方便多了。”有女儿女婿陪伴的村民瞿六观对此赞不绝口。 砌园:从“闲空地”变身“小公园” 随着气温升高,黄华村老芦公路一侧的口袋公园又成为了附近村民休闲的好去处。红花绿地格外亮眼。黄华村党总支携手临港恒益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老芦公路2号路交界片区的这片空地建设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主题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口袋公园占地面积一亩多,设有健身跑道、小广场和宣传栏,是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不二选择。附近居民称赞道,看到口袋公园边上道路两旁绿植乔灌相间,公园边上的花架上花团锦簇,映入眼帘的一刹那,就像给眼睛做了一次“有氧运动”。如今的黄华村,河畅、水清、路宽,全面展开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仅给村民带来不少新气象、新面貌,更不断提升着村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