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北村:“家门口”服务又蓄力 提质增能再启程
2018-09-26
  塘北村作为全区两个先行试点村之一,首批新区特色“家门口”服务站,从试点阶段开始,提出“一站式服务、一周活动安排”等工作方法在全区推广应用,之后在“去行政化”的新要求、新挑战下,在镇党委主要领导的亲自关心下,主动迎难而上,升级打造塘北“家门口”服务的3.0版。
  一是构建服务阵地,打造功能布局3.0版。通过先行先试和升级提升,塘北村现已构建了“2+4+X”的功能布局:其中“2”是办公空间,即一站式服务窗口和社工综合服务室。在一站式服务窗口里,所有两委班子包括书记、主任上午“坐诊”、下午“出诊”、轮流排班;在社工综合服务室里,条线工作人员为前台受理做好后台服务。“4”是服务空间,即综合服务中心、健康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阅读中心,四个中心又涵盖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家园议事厅、“1+1+X”自治空间、组织生活功能室、两代表联络站、驻村律师工作室、健康小屋、关怀小屋等21个功能室,“X”是集党建服务点、妇女微家、睦邻点、口袋公园、老年人活动室、村民休闲垂钓区等多个“家门口”服务点,截止目前已建成10个。
  在功能布局上我们注意三点:一是“一室多用”,把活动室功能相近的设置在一起;比如党员远教、道德讲堂、百姓技能培训,都是需要大空间,所以集中在一楼大会议室,比如家园议事厅和“1+1+X”自治空间,都是需要村民自由讨论、共商共议的,所以设置了开放性围桌,减少行政层级。二是“去行政化”,把书记主任和两委人员原来每人一间的办公室全部腾挪出来,设置成功能室和活动室,扩大服务空间。三是“点面结合”,在1号路、6号路上,打造了两个集党建服务点、睦邻点、姐妹微家、老年人活动室、口袋公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园;还根据服务间距、活动功能分别建立了8个服务点,让15分钟生活服务圈实现地域和功能的双重保证。
      二是整合服务资源,打造供需对接精准版。首先是联动体制内的行政资源。试点之初,在新区地工委的牵线下,引入“点帮帮”第三方服务,为老百姓代缴水电煤等线下服务;主动对接新区妇联、团委、科经委等部门资源;用足用好镇级资源,如“七彩礼包”志愿服务、“牵手关爱”在行动、“爱享家”便民服务、小手牵大手环保活动等,随着群众需求不断扩大,资源下沉持续提高,服务项目还在进一步生成。其次是撬动区域内的社会资源。我们与福寿园海港陵园、临港六院、第一妇幼保健院等多个单位联建共建,除了发挥它们自身优势的服务项目之外,还形成了“节日送温暖、平时送心愿”的品牌项目,一到重阳节、春节、高温酷暑这种特殊节日期间,这些联建单位都会将温暖第一时间送到困难群众手中,平时通过大调研走访,征集群众的微心愿,2018年一共征集76个微心愿,发到浦东i党建的家门口平台,通过全浦东区域内的爱心力量,短短10天内全部被认领了。最后是发动村民的内生资源。党员在“家门口”服务点进行设岗定责,做好护绿保洁工作;村民代表带头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退休干部发挥余热挨家挨户征集姓氏家风家训;十佳好媳妇自发排练文娱节目为村民服务。
  三是提升服务能级,打造群众满意升级版。关于提质增能的试点工作,前段时间王书记带队,召开有线电视、社保、文化等多部门现场协调会,把社区事务下沉、智慧平台、老年人日间照料和监督可视化等关键难点逐一会诊,相关推进情况:一是去行政化。新区要求“零独立”办公、鼓励下楼办公,经过调整,村书记、主任和全体工作人员已下楼集中办公;二是社区事务便民化。镇社保中心已完成网络、设备的布置,下阶段将采用“一边办理一边带教”的模式。三是村庄建设智慧化。塘北已完成“模拟转数码”的硬件改造,接下来将建立数据集成的界面开发,设置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和便民服务、村人村事、互动评价等栏目,让村民足不出户享受到家门口的云服务;四是监督可视化。将在一站式服务大厅、会议室、卫生室、点帮帮便民服务亭及村干部去向等部位安装监控;五是布局上突出党建引领的元素。将对功能室显示度上进行微调,融入党旗、党徽图案的设计;六是老年人日间照料。在原有关怀小屋的基础上,增加老年人日间照料功能,突出为老服务;七是提升全岗通服务能力。我们已开始“谁的条线谁是老师”的内部培训;八是拓展服务点功能。将更新完善党小组情况、设岗定责、志愿者名单、服务制度、便民箱等内容。
  “家门口”服务既是一项品牌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持续性工程,在已解决阵地“有没有”的基础上,怎样提高服务“好不好”,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道命题,“家门口”服务又蓄力、提质增能再启程,围绕群众转,我们一直在路上。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书院镇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 Resverved
地址:浦东新区书院镇 新府东路81号 邮政编码:201304 电话:021-58196292
沪ICP备05024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