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家门口” 提质增能再启程
2018-09-19
  9月18日下午,书院镇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暨“家门口”服务总站成立大会在镇政府1号楼二楼会议室举行。浦东新区地区工委副书记凌军芬、镇党委书记王新德出席会议,镇长程渡江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镇三套班子成员、其他处级干部、机关科室、镇属企事业单位、村居等相关负责同志共计119人。

  会前,全体与会人员观看了书院镇“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巡礼片。

  会上,凌书记对前一阶段书院镇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作出肯定的同时,也对下一步的推进工作提出了四点意见:
  一是要在“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上走在前列。探索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与社工共享办公空间。推动村两委班子“下楼办公”,探索村委会“一门式”受理大厅与办公室共享空间、整合使用。切实做到把村居干部的办公地变成群众的活动地,增强服务站面向群众的开放度,让群众进服务站就能找到熟悉的村居干部。二是要在社区事务受理事项延伸到服务站、做细服务项目上走在前列。用好“一网通办”,让更多的事项在“家门口”服务站一次性办结,为老百姓提供更为就近、便利的政务服务。三是要在做实村卫生室、用好信息化让群众生活更便利上走在前列。家门口的建设目标,是做实七大类服务,为群众提供就近、便利、稳定可预期的服务。针对村老年人多,看病远、看病难等问题,做实村卫生室;针对老百姓关心的村务公开等问题,继续探索“家门口”服务通过有线电视入户,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在家中了解村务公开、村级环境治理等情况,并探索在线点评村干部、参与村级事务等。四是要在“全岗通”队伍建设上走在前列。当前村委会换届选举结束后,一大批优秀的基层干部被选拔上来,要抓好培训锻炼,按照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制定阶段性、综合性培训方案,提高对民政、党建、调解等各条线应知应会内容的熟悉程度,实现“一专多能、全岗都通”,练就全方位服务群众的本领。

  会上,王书记对下阶段书院镇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建设提出五点意见: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高度,形成工作持续力。一方面要提高认识。要从站在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提高各方面管理水平的高度,认识 “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这个重要性认识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把“家门口”服务作为浦东品牌延续,要在“好不好”上持续下功夫,为人民服务宗旨不变的高度持续发力。一方面要形成合力。镇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和资源,继续为村居提供点单式服务,同时做好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工作。各村居要认真研究本村居的具体情况,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真正把“家门口”服务站建设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是要进一步坚持党建引领,辐射区域阵地。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融入到“家门口”服务体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引导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把“村居干部办公地”变成“群众的活动地”,把“家门口”服务站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为民服务平台;同时也要发挥村居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托村居党建服务站,拓展和延伸党建资源;更要通过“家门口”服务站的推进,实现以党建带群建、促社建、推创建,使群众切身体会到党组织带来的优质服务。
  三是要进一步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提供服务。一是要更新资源。一方面,各职能部门要尽可能多形式多途径把资源下沉到百姓身边,把“甘作服务群众店小二”的工作作风不断强化;另一方面,各村居着眼于在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上丰富相关的服务项目,把符合下沉条件的资源进一步整合进服务站,以便民为原则,为群众提供实打实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二是要更新服务。对于群众的基本需求,有条件的要全覆盖,而且要就近、便利、稳定,以提高群众的感受度。对于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活难题,要充分运用好现有的各类平台,可以转化为分年度的民生实施项目去解决,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同时,要尽可能与美丽庭院、“五违四必”、河道整治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用项目化的方式和自治共治的办法解决百姓提出来的难题。各职能部门要加强与村居的沟通对接,加强对服务项目和人员的服务指导,提高服务站的服务质量。三是要更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自治机制,健全自下而上评议机制、自下而上项目形成机制、基层约请机制的“三个机制”以及居民会议、居民区联席会议和“三会”制度,召开协调会、听证会、评议会,有效开展自治协商工作。探索自治工作项目化运作,进一步完善居民自治金管理,采用开放式空间讨论等形式推动居民参与治理。
  四是要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打造智能平台。在面对未来村居工作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下,干部同志们要主动跨前,把“被动”变为“主动”,将信息平台的维护、数据的录入作为一项普通的、日常必须的工作来看待,将所有首问接待、民情走访日志、活动管理、服务项目、三会记录等以电子化台账的形式及时登记在平台上。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服务能力。一是干部队伍建设。各基层干部要更加凝心聚力,对标新发展新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不断更新思维方式、领导方式、使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加强党性教育,探索创新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提升自身素质教育。二是社工队伍建设。对标“四个书院”的建设要求下,下一步要抓好培训,突出纪律教育,注重应知应会。三是联络员队伍建设。为了能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突出党建引领,村居“家门口”服务工作的联络员由党建联络员担任,“家门口”服务总站设立在党建服务中心,作为今后全镇家门口的日常工作机构,工作分工上也更清晰、更合理。四是志愿者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发挥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的示范作用,引导辖区群众更加积极广泛地参与社区治理,同时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丰富“家门口”的服务内涵。
  会议期间,镇党委副书记、“家门口”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陈伟平、镇党委委员、“家门口”服务推进办公室主任谭志恒分别对前阶段建设、下阶段工作作了总结和部署,对镇级资源清单作了详细的解读。
  塘北村、丽泽居民区、第一居委和文化中心分别做了交流发言。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书院镇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 Resverved
地址:浦东新区书院镇 新府东路81号 邮政编码:201304 电话:021-58196292
沪ICP备05024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