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4个试点街镇之一,书院镇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1+10”个村居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在2017年下半年启动剩余8个村居的建设工作,目前已全面构建“1+19+X”“家门口”服务体系总体布局,即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为“家门口”服务总站,整合全镇各职能部门资源下沉到各村居,建成19个村居“家门口”服务站和X个“家门口”服务点,并着力推进平台、载体、功能、机制和队伍“五大建设”,从而有效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真正实现“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务就在身边”的目标。 强化体系建设,突出“家门口”服务“广”的纬度 在书院镇“1+19+X”“家门口”服务体系总体布局中,一是突出总站,发挥四项作用。家门口服务总站在“统筹、集成、孵化、配送”的基础上,制定出村居家门口服务站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由家门口服务总站统一协调完善村居家门口服务站和家门口服务延伸点的规定动作。同时,突出大群团在组织、配送便民服务、政策宣传上的优势,将全镇服务资源按需求、巡回式送到“最后一公里”。二是强化站点,发挥辐射作用。书院镇地处远郊,行政村面积较大,平均村域面积在4平方公里左右,根据区委关于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的要求,我们在19个村居“家门口”服务站的基础上,整合党建服务点、睦邻点、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有序建设若干个“家门口”服务延伸点,形成资源和功能的叠加效应。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站点联动、服务精准、功能各异”三个重点,引导各站点设置以需求为导向的特色服务项目。比如:塘北村“大佬倌”,调解室里的28个“家务官”,碰到难分对错的家务事,“家务官”们总能够把事情说明白,来调解的群众也容易接受,为此还精心设计了“大佬倌”格言墙,包括夫妻格言、父子格言、婆媳格言、兄妹格言、邻里格言、集体格言等内容;洼港村老年学校是村党建服务站的“草根课堂”,也是村务工作的宣传阵地,定期开设政策宣传、村情通报、健康养生、道德讲堂等课程,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锦上添花。 精准排摸需求,突出“家门口”服务“细”的态度 一是注重供需对接,做到需求和服务相结合。在“家门口”服务总站层面,通过微信调研、走访调研等方式统计全镇普遍性的需求数据,并指导村居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本村居群体需求。在此基础上,各村居将收集到的需求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形成需求清单,作为服务项目确定的依据。比如,四灶村针对辖区内书法爱好者众多的村情,孕育出了“书院诗社四灶联络点”,组织村内文艺骨干开展书法培训,有力提升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比如,余姚村根据本村实际需求,在浦东001号家庭农场“乔占家庭”设立了“田头教室”,开设马兰头种植等农业技术课程,为增产增收打下基础。二是注重因地制宜,做到服务项目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在需求调研基础上,定制服务下沉村居。比如,丽泽社区针对辖区内儿童周末参加早教的实际需求,孕育出了“丽泽小草莓”项目,让学龄前儿童“小手牵大手”,和父母一起学习低碳环保知识、制作环保创意物品。比如,以插队落户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东场社区孕育出“东忆轩知青之家”,将知青共同的经历作为社会治理情感认同的纽带,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一个有温度的情感寄托平台。三是注重服务规范化,做到资源、功能和流程相统一。村居功能平台统一设置一站式受理大厅、健康小屋、青年中心(少先队之家)、妇女之家等功能室。每个功能室想方设法注入资源,力求整合各种功能,比如,健康小屋配备了体重秤、血压计、便民药箱、康复按摩椅、计生展示柜、劳动工具包等一系列服务器材,可提供健康卫生、红十字、计生等多项服务,从而做到一室多用。 深化机制落实,突出“家门口”服务“实”的深度 一是统一步调,规范运行。比如,发放村居服务站全岗通指导手册及全镇层面的资源清单,为村居详细的梳理出“我们有什么”,“我们该怎么操作”这两项基本动作,大大提高了村居服务站发挥服务治理功能的效率。二是面上指导,重点突出。在进行全镇面上家门口服务镇级预验收的过程中,把“行政办公最小化、活动功能最大化”作为政治任务的高度来要求,把两委班子在一站式服务大厅(村)或首问接待台(居)坐班作为服务群众的机制在全镇层面推进,把水电煤代缴点设置作为统一便民举措来细化,把群众组织参加活动的积分制度作为经验来推广。三是拓展服务项目的深度广度。比如,新舒苑社区针对居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孕育出了“草根达人社”,下设有书画班、篆刻班、手工兴趣班、报话班等,大大增强居民群众向心力,提 高了居民群众的生活热情。 “家门口”服务体系建成后,长效化运行是关键。有的村居反映,服务站里出现的往往是一些“熟面孔”,原来的党小组长、村民组长、楼组长等比较多,在调动其他群众参与方面缺少有效办法,仍然存在人气相对不足的问题。长此以往,可能造成新的资源浪费。为避免这种情况,提升各类功能室的利用率,就一定要看远想深。为此,书院镇接下来将从两方面入手,力补这块“短板”:一是推广群众参加活动积分制。目前已有余姚、丽泽等村居试行这一制度,收效良好。群众反映,每次参加“家门口”服务活动都能获得积分,积分满额后兑换的礼物虽简单,比如一盒餐纸、一个水杯,但内心的获得感很强。积分制可有效提升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计划全镇推广这一做法。二是定期更新服务资源清单。前期,我们已组织镇各职能部门将服务项目配送至各村居,接下来,将进一步梳理科室层面可提供的服务资源清单,细化服务内容、对象、流程、频率、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印刷成册发放到每个服务站,做到有功能、有流程、有人员对接,并不断更新服务资源清单,从而提升服务项目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