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书院镇各村居党(总)支部认真组织实施,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有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又走心。 送学上门,党史学习不掉队 近日,路南村党总支的老党员杨金祥在家里上了一堂难忘的党课。杨金祥今年82岁,因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没有办法到村里参加集中学习。考虑到这种情况,路南村党总支组织青年党员们将学习资料送到杨老伯家里,并和他共同学习党史。杨老伯激动地说:“虽然我年纪大了,可是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必须要坚持学习。”在路南村,和杨老伯有着相似情况的共有8位,为了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落细,路南村党总支针对全村行动不便的党员开展“送书到家,送学上门”活动,安排村里青年党员为他们送上《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学习书籍并与老党员进行交流学习。对一些阅读存在困难的老党员,青年党员则以领读的方式将学习内容传送到老党员们耳畔,让他们在家就能及时了解党史学习教育的新思想、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落一人”。对于一些因工作等原因不居住在村里的党员,路南村党总支则利用网上送学的方式,及时将党史学习内容通过微信群共享,让他们也能参与党史学习教育,并通过微信群分享学习心得,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始终。 筑堤修坝,河道焕颜解民忧 四月底,位于黄华村7组东侧的15号河道变了样,抬眼望去,河堤护砌一新,河床干净畅通,看着修整一新的河流,村民瞿小伯感慨万千:“感谢村干部们的帮助,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田地坍塌了。”由于暴雨的原因,黄华村15号河道堤坝泥土流失,导致坍塌,影响村民出入安全和80多亩农田灌溉。正值春末初夏果蔬成熟的时候,为确保收成,黄华村党支部看到这一现象后,及时召开班子会议,商量解决问题。为争取早日解决村民的心头事,筑堤修坝工程被快速排上了日程,看现场,出方案,最终决定通过清理淤泥、深挖河道、加高坝体等方式推进,为筑牢沿河两岸水泥石坝,以一段一段地修砌为主,确保桩基深入牢固。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河坝终于修缮完成。经过整治的河道焕然一新,石阶堤坝,清清河水,茵茵绿草,河堤两岸果树累累。村民张老伯打趣地说:“出门不湿鞋,庄稼有灌溉,生活添色彩。”近几年,黄华村以推进河道整治为抓手,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将河道分段、细化,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强河道周边环境卫生整治,特别是加强重点河段日常巡检,严厉查处违规污染河流问题,及时组织专业队伍对河道、河堤及周边垃圾进行清理维护,常态化开展沿河流域绿化、美化工作。 党建联建,为民修路暖民心 近日,棉场3组机耕路一幅机声隆隆的忙碌景象,原来,这里正在修缮道路。3组机耕路位于棉场村委会门前,是老百姓来村里办事的必经之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已出现多处破损。棉场村党总支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时,很多党员和群众纷纷反映需要修整。去年,浦养集团党委与棉场村党总支通过党建联建为棉场村民修缮丰产路,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4月,两单位在开展党史学习专题会上,面对棉场村党支部提出老百姓修缮3组路的又一诉求,学习会议后,浦养集团立刻实地勘察,当场研究实施方案,制定工作计划。该路段于5月初启动施工,修缮破损路面的同时,还铺设沥青,于6月18日正式竣工。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棉场村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当作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抓住群众的急事、难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截至目前,已为全村群众办理各项实事好事8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