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占家庭农场于2014年成立,是浦东新区“0001号”家庭农场,主要以种植马兰头、西甜瓜、水稻为主,目前农场的种植面积为300多亩。2017年8月,在镇党委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党支部,也是浦东新区首家家庭农场党支部。自成立以来,我们支部以“家庭农场+支部+农户”为模式,不断探索党建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引领作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汇报: 一、党建引领促发展,红色阵地显成效 1、学习教育重实效。支部党员在闲暇空余时间,积极推进“两学一做”活动,把学习活动视为支部凝心聚力的催化剂。特别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大家讨论的热点是“三农”问题,如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等好政策,都让大家感到欢欣鼓舞。去年下半年共组织党员学习活动4次。 2、先锋模范亮身份。随着家庭农场规模逐渐扩大,农场党支部的建立,党员在农户中的引领作用也不断凸显。大家以党员的身份亮出自己的承诺,采用党员与农户分片结对的方式,为周边170余户农户在产前种植结构调整、产中技术服务、产后销售等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户的赞扬和肯定。我们农场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示范家庭农场、浦东新区“优秀科技示范户”等荣誉称号。 3、家门口服务有阵地。在镇党委和余姚村党总支的关心下,我们支部加强了规范化建设工作,使党建品牌――家门口服务延伸到了我们支部,打造了一个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家门口服务延伸点,赋予了党建工作更多的内涵,赋予了党员更多的归属感,筑牢了党建工作阵地。 二、服务延伸有实招,为民扶助显真情 1、在组织平台上形成合力。为更好的发挥马兰头品牌效应,成立了 “上海市浦东新区马兰头蔬菜种植协会”。通过协会这个平台,直接为农户进行指导服务,帮助农户降低了种植成本、保证了产品质量、保证了销售量、保证了农户收入。 2、在学习平台上精准指导。为更好地维护种植户的利益,打响农产品品牌,我们农场作为余姚村“家门口服务”延伸点,设立了“田间学校”,定期邀请市、区级农业专家来传授农作物种植技术,让更多的种植户了解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去年我们共举办了24期田间课堂培训班。 3、在公益平台上发挥正能量。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虽然也想劳动致富,但他们缺乏资金、技术等,很希望得到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为此,我们农场共为28户残疾人家庭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和统一收购的服务,为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 下一步设想 一是夯实党建基础。现在支部党员的辐射效应还极其有限,示范引领作用还不够突出,为此我们要不断挖掘优秀的青年农户骨干作为培养对象,充实党员后备力量,增添新鲜血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充分利用家门口服务延伸点这一阵地,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支部活动灵活化、多样化。经常与村党总支联合开展联组学习活动,让党员过双重组织生活。 二是精准服务需求。要在农户的需求性、问题的导向性上下功夫,我们要及时了解农户的困难,掌握农户的需求,不管是病虫害防治和种植技术问题,还是销售问题或其他新的政策问题,都可以通过我们农场党支部和种植协会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解决,达到精准服务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