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港村位于书院镇东北部,辖区面积3.32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近年来,洼港村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和人大代表联系点,以“党建引领、代表履职、多元协商”为品牌主线,聚焦老年群体、深耕阵地服务,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开花结果,与民生相融、为发展添彩。 党建引领锻造“红色引擎” 洼港村“老年学校”建立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内,创办于2007年,由于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十余年来深受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洼港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本村特色,创新开展了“老年学校”党建模式,并创办“草根课堂”特色品牌。多年来,人大代表通过“草根课堂”向老年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宣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相关政策、普及法律知识等,不断拓展延伸“宣传站、大课堂”的功能。 同时,依托“老年学校+村人大代表联系点+三级人大代表”的党建引领人大平台,老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退休老干部和村民代表等群众骨干组成“微网格”力量,积极推进纠纷调处、环境整治、农村物业等各项工作,进一步促进“党建+代表履职”的融合发展。 代表履职发挥“主体作用” 作为党建引领主阵地,洼港村每周五的“老年学校”课程也成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在书院镇人大的指导下,洼港村依托人大代表联系点,创新代表活动方式,将“老年学校”每月的第三周课程设定为“说说你的心里话”专题代表接待日。代表们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接待中听取和反映大部分老年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倾听民声、解决民忧,做好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工作监督员、群众服务员的角色,推动基层工作有效开展。 家住洼港6组的沈奶奶即将从敬老院返回老宅,但家门前西侧的进出路只够电动车通行,不方便子女车辆接送。沈奶奶的“烦心事”从老年学校传到了村党总支书记、人大代表瞿俊耳朵里,他知道后非常重视,第一时间前往洼港6组实地察看。发现原先西侧的小路紧临河道无法拓宽,最终和老人家人商量后,决定在宅前东侧的自家土地内另开新路。 一个月的时间,一条宽3.5米、长80米的崭新水泥路修建而成。这条道路纳入了进宅路维修清单,费用也由村里支出。看着家门口崭新的水泥路,沈奶奶握着瞿俊代表的手连连道谢:“想不到我的一个小心愿,这么快就实现了,人大代表让我有了回家的路呀。” 多元协商凝聚“为民合力” 随着村民群众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为了能更加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回应诉求,洼港村积极搭建“红色钥匙”协商议事厅平台,邀请离退休老干部、“老年学校”老党员、人大代表、驻村律师、社区民警和村委调解干部入驻,通过多方合作架起沟通“新桥梁”,坚持多元协商建立议事“新载体”,推动问题在一线倾听、一线协商、一线解决,用心用情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自2022年起,洼港村进入大面积动拆迁阶段,征地拆迁涉及到大量的人员和利益关系,随着书院社区B0102、B0202地块动迁安置工作的展开,各种矛盾纠纷浮出水面。面对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洼港村的人大代表们依托议事厅平台,积极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牵头协调一户一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确保全过程透明无异议,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 下一步,洼港村人大代表联系点将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深化“党建+”模式,进一步拓展代表服务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让急难愁盼的“民生清单”转化为群众满意的“幸福账单”,为村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