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百善孝为先,尽孝是为人的根本。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往往忽视了身后那些充满期待的眼神。许多时候,我们需要暂缓一下脚步,回首望一望,找一找生命中那些珍贵的拥有。 书院镇黄华村6组的王龙兴家里,常常四代同堂,演绎着“家”的含义。王龙兴十年如一日,精心服侍卧病在床的母亲,在村乡老百姓中传为佳话,也为黄华村谱写了一曲爱老敬老的颂歌。 “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说起母亲,王龙兴总流露出无尽的感恩之情。王龙兴是家中兄妹四人中最小的,小时候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为了这个家,母亲不辞辛劳,家里家外一人张罗,含辛茹苦把四个孩子带大。生活的不易,母亲的伟大从小烙在了他心头。他从小就想着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敬母亲。 常年的辛劳,让母亲的身体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的状态,随着年龄增大,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不舒服,“胸口疼”是经常性发作的。为了寻找病因,王龙兴带着母亲四处求医,从乡村医院到区级医院,从区级医院到市级医院。母亲一开始黄疸,浑身发黄,到后来是胆结石反反复复发作。2018年,母亲由于脑梗中风行动不便,只能卧床休息做康复治疗。面对卧床的老母亲,王龙兴心痛不已,希望通过自己的照料让母亲早日康复。虽然家里还有兄妹三人,但由于家庭原因其它兄妹无法长期照顾生病的母亲,王龙兴承担起了照顾母亲日常生活的重任。为了更方便照顾老人,王龙兴夫妻两人,从惠南镇搬回老宅和父母一起居住。因王龙兴工作繁忙,洗衣服、照顾老人都有妻子每天细心打理,他每天早晚都会推着轮椅带母亲散心,买来拐杖陪母亲康复训练,在他们夫妻的照顾下母亲的身体逐渐恢复。 去年,83岁高龄的母亲由于心脏囊肿动手术,再一次病倒了。病魔的折磨,老人非常瘦弱,只能吃流质食物。为了给老人补充营养,王龙兴买来营养米粉,一口一口喂给老人吃,有时为了食品的可口性和多样性,他把食物打碎喂给老人吃。为了让母亲缓解病情,王龙兴还主动学习了按摩技术,坚持给母亲做按摩穴位、推拿经络、中药泡脚……,在无数个日夜的悉心照顾下,母亲的病情有了很大起色。当邻居夸他孝顺父母时,他常说:“作为子女,照顾父母、孝敬父母这些都是应该做的!” “工作到哪里都可以,但父母不能再生”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走进书院镇城镇管理有限公司,我们就能看到工作中忙得不亦乐乎的王龙兴经理。“工作中还有几个问题未解决,我们上午开个会,一起商量一下解决方案。”“我上午有会议,你下午过来,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某某某,你进来一下,关于……事现在进展如何?”……一走进经理办公室,总能看到王经理桌上放着一叠文件,他正在一张张仔细查看,还时不时打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及时找到工作重点,并把工作一一细化布置下去。王经理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但他以诚相待,倡导民主和谐,关注团队合作,提升办事能力。 工作再忙,王经理每天利用午休时间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询问一下身体,聊一会天,提醒父母的午餐按时吃,看看父母生活中还需要什么,下班时就会买好了送去。每天下班后,王经理回到家,亲自下厨做上一桌菜,和父母、和自己的孩子坐在一起,交流交流新闻、说说感悟、谈谈家常……其乐融融的场面经常成为左邻右舍称赞的焦点。当有人问他工作那么忙还要照顾母亲,会不会嫌累?他微笑着回答:“工作到哪里都是工作,但是父母不能再生!尽孝是每个子女必须做到的,父母需要我们照顾时,我们义不容辞,一定要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 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说说笑罢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孝道传承,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王龙兴用自己的言行给子女们每天上着“何为孝”的精彩一课。众所周知,生活中到处是“低头一族”,子女们回家吃个饭也都是低头看手机。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发生,王龙兴在家提倡吃饭时手机放一旁,一家人在一起就要安安心心吃饭,对长辈要尊敬和关心,在家多和长辈多聊天交流。他每天坚持这样做,他的孩子在他的影响下也放下了手机,学会了关心长辈、学会了照顾家人。爷爷奶奶在生活中有什么需要,孙辈们也会学着父亲及时买了送去,老人家里的冰箱、洗衣机都是晚辈们送的。 父母前些年身体好的时候,王龙兴每年都会带父母旅游。作为家里的主心骨,逢年过节会召集兄弟姐妹以及孩子们回老宅与父母相聚。 王龙兴一直说:“想要自己的孩子孝顺父母,你自己要做出孝顺的样子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下一代孝顺是怎么做的。” 乌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涵浸了我们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孝亲起于自身,敬老见于小事。事亲行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它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浸润着我们的心灵,远足的人勿忘“常回家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