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久村:老物件老照片搜集
2021-05-25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山水蕴含一方情。
  中久中南,景致清幽;民风淳朴,人民勤劳;文化多彩,历史厚重。生长在书院镇中久村的人们,对这片热土有着太多的回忆和留念。老照片的背后,是一幕幕感人的事迹和温馨的画面;老物件蕴藏的历史文化,是一代代星火传承的印记。
  记忆中的中久中南,隔河相望,两地人的共同记忆,融汇成几代人的过去和现在,两地人的辛勤付出,创造出中久村的希望和未来。
  1959年,中南大队7队潘伯根通过川沙县严桥人民公社同心大队种菇场技术人员陈小妹购进20瓶蘑菇菌种,经试种,获得成功。1960年,书院人民公社建立菌种厂,由潘伯根任技术员。是年,中南村家家户户开始种植蘑菇。1967年成功地培育出自己的蘑菇品种。曾经有菇农说:“若要富,种蘑菇”,“一只蘑菇一块砖,幢幢楼房由菇来,” “种好蘑菇造楼房,造了新楼好种菇,一年更比一年富”。从此蘑菇在中南大队根深蒂固。
  曾经中久大队的东部有一片土地,称潘家荡,当地有一首民谣:“水没潘家荡,九年三熟不算荒,讨饭不到东海边,有囡不嫁潘家荡”,可见,此地农民生活的艰辛。解放后,当时任中久大队书记的韩妙根同志带领全大队干群,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科学种田,同时也创造了“棉花皮棉超百斤”的佳话。1976年,中久大队建造农民新村,共建楼房180幢、360间,建筑总面积为12960平方米,入住164户。大大改善了大队村民的居住环境。
  中久中南有着丰富美食文化,江南醉蟹,别具风味,蘑菇之乡、棉花皮棉超百斤,远近闻名,农民新村,改善人居环境。
  关于中久中南还有太多的故事等待你来讲述,你是否也在牵挂着这片土地,是否也想见证她的发展与壮大,老照片记录的点点滴滴,老物件承载的温暖情怀,都是你我关于这片土地,不可磨灭的印迹。
老照片中的故事由你讲述
  征集老照片系列说明:
  一、 截止时间
  即日起至8月底
  二、 征集内容
  征集能够反映出书院镇中久村旧时自然风光、村内历史、村史风俗、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建设成就等的老照片,还可通过新老风貌进行对比,展现出中久村近年来发展历程。
  三、 作品要求
  1、作品必须围绕活动主题,要求影像清晰,原始照片或翻拍的均可,黑白、彩色,尺寸不限,单幅、组照均可
  2、老照片须附文字说明,要求注明每张照片的标题、拍摄时间、照片记载的事件、地点、人物姓名以及与照片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等。
  四、 投稿方式
  实物,请直接交至中久村村委会(地址:老路公路1360号 联系人:庄丽 电话:13482242323)
老物件的情怀由你呈现
  征集老物件系列说明:
  一、截止时间
  即日起至8月底
  二、征集内容
  征集能够展现中久中南历史风貌的老物件,如在种植蘑菇时、制作醉螃蟹时使用的工具,先辈们在日常工作或在不平凡的经历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物件等等。
  三、作品要求
  作品必须围绕活动主题,老物件须附文字说明,要求注明每个物件的标题、使用时间,物件背后的事件、地点、人物姓名以及与物件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故事等。
  四、征集方式
  由建设村史馆的工作人员(上海电机学院学生+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组长)有针对性的上门排摸,向有意愿者征集老物件,并放置于中久村村史馆进行展示陈列。(所有老物件均由村民自愿贡献,并可取回。
  岁月峥嵘,翻阅历史的剪影,心头暖流涌动,激荡着关于中久村的朝朝暮暮,每一帧画面,每一处物件,是镌刻在几代人心里共同的回忆。中久村的日日夜夜,分秒总在心间。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书院镇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 Resverved
地址:浦东新区书院镇 新府东路81号 邮政编码:201304 电话:021-58196292
沪ICP备05024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