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镇中久村作为书院地区外来人口最多的村之一,农民房出租情况非常普遍,村域横跨老芦公路两侧,交通也很便捷。为了了解这个村目前的防疫状况到底如何,前不久,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如何阻断传染源?严控入村道路,动员宅家抗疫。据了解,中久村共有入村道口28条,为预防输入型风险,从2月7日起,就对道口进行管控,只留2个道口(久耕路、中久1号路)用于村民出入。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正在道口执勤的中久村主任李烨。李烨告诉记者,中久村路口值守主要采用“1个班子成员+若干名志愿者”的组合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能最快时间统一管理手势和操作口径,也能第一时间处理道口突发状况。此外,中久村的志愿者普遍年轻化,对于“随申码”“健康轨迹”等方式运用十分熟悉。“道口有我们村里面的干部和志愿者守着,我们很放心的。”正说着话,一位开电瓶车路过道口的阿姨一边伸出手接受志愿者测量体温,一边跟记者大声说。 正在采访期间,老芦公路久耕路路口出现了一辆鄂牌车,引起了大家的警觉。志愿者徐伟红马上跨前一步,一张温馨指示牌拦在了鄂牌车前。尽管车主是本地人,老徐也认识,但老徐毫不放松。值守的三名志愿者分工合作,10秒时间就完成了规定动作。“小张,你把后备箱开下。”“老徐,对我,你还不放心?”尽管话这样说,但鄂牌车主还是配合地开了后备箱。“你们这个道口啊,是我碰到的最严的一个道口了。” “其实,刚上岗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重点地区、观察地区、测量体温、登记,还好有村里的同志手把手的教,他们可严了,我们真的是又当了回‘小学生’,还好,我们都不算太笨,四个‘老家伙’也就很快出师了~”老徐爽朗地笑声,让大家都一起笑了起来。 如何精准搜集信息?入户排查,强化日报告制度。防控疫情,离不开对人员流动情况等信息的精准搜集。2月4日晚间开始,中久村的两委干部走村入户,同步开始了新一轮的排查。“尽管我们有外口排摸的底数,但由于外来人员流动性大,担心之前的排摸不全面,有遗漏,我们还是决定重新排摸一次,要求是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排摸的同时也给房东做一次宣传工作。”中久村党支部书记毛卫军告诉记者,“虽然排摸的工作量有点大,大家几乎是天天加班。但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后续即将开展的‘人口普查’工作作准备。” 据了解,中久村的日常信息管理采用的是分片包干制度,按照久耕路、久耘路、白龙港等村主要道路和河道将村域分成了五块区域,由人口管理人员分别负责其中一块区域的返沪人员管理工作,压实“外口”工作职责,并制作了防疫作战区域分布图,分别用红、黄、蓝、绿四色标明,进行每日跟踪管理,做到人人心中有一本底账。 枝头杨柳色,陌上花已开。中久村的农村防疫工作正在积极开展,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